在全球有机健康食品市场持续扩容的背景下,头部品牌的表现备受关注。
近日,欧睿国际发布《健康与保健食品饮料行业数据库》,数据显示,德国喜宝(HiPP)再次斩获三项全球第一,不仅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连续第十一年蝉联全球“有机榜首”,也是全球范围内零售额连续超十年位居第一的有机宝宝食品品牌,在有机婴幼儿食品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然而,与全球市场的亮眼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喜宝在华市场却长期受困于质量问题。
据大公快消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12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13年间喜宝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问题,多次被相关监管部门的通报、点名等,产品质量安全屡次引发消费者关注。
具体来看,海关总署历年公布的未准入境食品名单显示,2014年至2020年期间,喜宝连续7年出现在该名单中,其中在2019年,喜宝因质量问题3次被拒入境,分别为2019年3月,201.6千克喜宝南瓜杂粮米粉因维生素D2、D3含量、铁含量、钙含量均不符合国家标准,在口岸监管环节被拦截;同年7月、9月,同品类的喜宝南瓜杂粮谷物粉又因维生素E含量不达标,再次被列入未准入境名单。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质量是婴幼儿食品品牌的生命线。喜宝频繁登上‘黑榜’,说明其在华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漏洞,亟需从供应链源头到终端销售进行系统性整改。”
除了婴幼儿辅食,喜宝的奶粉产品同样存在质量隐患。2020年10月,香港食安中心发布的“违规样本检测结果”报告显示,喜宝有机双益婴儿奶粉的L-肉碱实际检测含量为每100克含15毫克,与产品标签标示的每100克含26.1毫克严重不符,该产品随后因不符合营养标签规定被要求停售。
仅隔不到一个月,2020年11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又显示,一批次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被检出香兰素,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开资料显示,过量摄入香兰素可能导致婴幼儿味觉减退、消化系统问题、依赖性,甚至影响生长发育或引发过敏反应。
事实上,喜宝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有机奶粉品牌之一。据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国际有机奶粉最早进入中国市场要追溯到九几年到零几年,包括德国喜宝、特福芬等品牌”。
随着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以三鹿集团为主的国产奶粉陷入信任危机,进口奶粉品牌不断分食中国奶粉市场。但随着国产奶粉品质提升与行业整顿推进,消费者信任度逐步回升。
2017年春节期间,“让祖国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的口号进一步推动了国产奶粉企业的发展。当年8月,“史上最严奶粉政策”的执行,让国产奶粉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国民信任度逐渐回升,国人对进口奶粉品牌依赖度降低。
婴幼儿奶粉新国标实施后,行业配方注册门槛提高,消费者对国有奶粉品牌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外资奶粉企业受到一定影响。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通过二次注册的婴配粉产品中,国产品牌占比已达75%,外资品牌占比则锐减至不足30%。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数据进一步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婴配粉量为9.33万吨,同比减少33.8%,进口额18.09亿美元,同比下降29.5%,与此同时,外资中小品牌加速退出中国市场,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婴配粉超高端+市场占比达33.2%,成为增长主力,飞鹤以17.5%的市场占有率位列2024年国内市场第一,伊利、达能、雀巢、菲仕兰等品牌紧随其后,头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
尽管喜宝2023年推动两款产品通过新国标注册,但中外标准差异下,其质量管理体系仍需完善。随着新一代消费者成为母婴消费的主力军,如何解决质量问题、重建信任,成为喜宝稳住在华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