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香港百年蜕变”图片展——忆狮子山下“穿胶花”的日子

2018-07-02 03:16:49大公网 作者:荃 葵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穿胶花的震撼场面:摆满一屋的胶花,不嫌太多,只嫌工人太少/作者供图

看了饶宗颐文化馆的“香港百年蜕变”图片展览中的一幅“穿胶花”图片,让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笔者重拾小时候的记忆。

笔者的中小学阶段,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吃饭、温习,就是与姊妹们共同帮助妈妈做家务和做手工业,鲜有其他活动。学校放长假,例如暑假,姊妹们例必到工厂打散工赚零钱。

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后香港的工业飞快发展,劳动力不足,工厂日班和夜班都开齐,仍然赶不了应接不暇的订单。胶花、假髮、电子、鐘表、雨帽、纺织等工业,我们家参与过的就不少。我们一家九口,祖母是小贩,每天天不亮便到街市摆卖,天黑才回家,一年到头,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一天。父亲是酒楼侍应生,那年代不知道劳工假期为何物,平时想放假,要自掏腰包请替工。父亲也像祖母一样,年终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妈妈是裁缝师,接做上门顾客的生意,家中既是住宅,又是接待顾客的办公室,这样她既可以照顾六个子女,又可以赚钱帮补家计。祖母赚的是自花钱,父母的收入微薄,要找九口人的生活费,殊不容易。那时义务教育在香港还是很陌生,学费和书簿等杂费都要钱,要读书,就要赚钱,因此,学生做兼职十分普遍。香港於一九七一年才推行六年小学免费教育,一九七八年才实施九年免费教育,将义务教育的範围从小学扩展到初中。笔者读小学时,记不得是几年级了,可以申请减免学费,我申请到减五元,那年代,五元可以买很多东西,例如一家人可以吃好几顿饭了。

妈妈从家居附近一间工厂取货回家,一家人胼手胝足,帮忙赶工。有时我拿着一个大布袋,跟妈妈一起去工厂取货。起初是穿胶花,花儿、叶子和树枝都是塑胶造的,把花和叶都套在树枝上便行。这原是非常简单的工作,不必技能,谁都懂得做,但不停地一枝接一枝穿插,手会破损,甚至流血。完工了,便把货物放回大布袋内,交回工厂。後来还拿过雨帽回家包装,一件缝好了的塑胶透明的薄雨帽,就像摺衣服般给摺好,再用一块扁平小板子,慢慢把雨帽移进一个扁平的像如今小年曆卡般大小的小胶袋内,让人们放进口袋内随身携带,挡挡小雨。那时还未有风褛,也没有缩骨伞,雨帽方便,颇能派上用场。再後来,拿回家做的是给洋娃娃的小衣服钉些钮釦呀什麼的小手作。暑假时,我到过小工厂做包装工作,用手把游泳用的胶水泡内的空气挤压出来,然後把水泡装进透明胶袋内封好。另一年的暑假,改去大一点的工厂做原子粒收音机,把线路板放进一个装满溶液的熔炉内焊接,那儿什麼安全保护罩都没有,只有风扇,没有冷气,熔炉的热气扑面而来,颇为难受。

那时工厂生意滔滔,不少家庭都热切投入工业界,我们住的公共屋邨,好多邻家小孩小学还未毕业便停学,到工厂赚钱去,怪可怜的。“穿胶花”可以说是个代号,代表的是狮子山下的奋发精神,是从那时起打造出来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