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由“三李”电影想念两硬裏子\姚荣铨 口述 姚姚 笔录

2018-07-03 03:16:55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上海国际电影节有个显眼单元,叫做“向大师致敬”。大师谢晋的七部代表作《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舞台姐妹》和《大李、小李和老李》,集中起来重新放映,自然轰动不已。其中“三李”尤具新闻性,其一是谢导唯一创意的喜剧电影,其二编剧于伶是赫赫有名而又久未动笔的剧作家,其三主要演员都来自老百姓和周总理都喜欢的滑稽戏《三毛学生意》舞台剧、电影裏名角,其四谢导拍“三李”也要学黄佐临执导的电影“三毛”分为普通话和上海閒话两个版本,不失滑稽戏沪语为基础的地方本色。惜乎受成本限制,没有出品沪语版是谢晋之遗憾,此次得以弥补,岂不皆大欢喜。

关於谢导和“三李”已有不少影评和大文章见诸报章,我就不去凑热闹了。滑稽戏有过一齣连演数以百计场次的名剧《活菩萨》,这部配合当年肃反运动的戏,却是脱胎於法国莫里哀的《伪君子》,导演是话剧和电影界的大家应云卫先生。此戏结束,演出剧团一分为二,一个名大公,一个谓大众。大众到光华大戏院上演《三个新郎》,取材於滑稽段子“新法结婚”,主演第三代新郎的是滑稽戏三大派的“潮流滑稽”代表者刘春山的公子“小刘春山”,一表人才,唱演俱佳,是大众的少帅台柱。惜乎昙花一现,忽然别离了滑稽舞台。台柱“夭折”,给新建的剧团一度带来几乎无法解决的困境。

有危就有机。剧团的老将范哈哈能演会编,为两个剧团裏的硬裏子演员量身度“戏”,把一齣箱底裏的老戏“马浪蕩”翻出来,借“瞎子算命”、“教徒剃头”等老戏段子敷衍成一齣崭新戏目,又把张乐平在报章连载的妇幼皆知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巧妙嫁接过来,美其名曰《三毛学生意》。

所谓硬裏子演员,就是滑稽突梯,演技过硬,只能当好配角,终身唱二路角色。如文彬彬是唱滑稽京戏出身,儘管在台上十分发噱、身手不凡,但总被人视为挑不起大樑的。可是,大众之少帅台柱冇了,他敢於救场如救火,又有了天赐良机让他担当了主演“三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晋京彙报演出,获得周恩来总理高度讚赏,滑稽戏也脱胎换骨地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哉。另一位刘侠声是演文明戏出身,他与不少滑稽名角台柱配过戏,相当幽默,早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与文彬彬演对手戏“教三毛剃头”中,擦出无穷火花,做到相得益彰,被公认为“珠联璧合”!所以,推崇萧伯纳幽默的黄佐临,在执导电影《三毛学生意》时,已经对刘侠声扮演剃头师父之恰如其分表演充分予以肯定,似乎他对过分夸张表演算命先生的范哈哈并不太欢喜哩。

《大李、小李和老李》本子从于伶手上出来後,谢晋就想到成功拍摄《三毛学生意》的虹口区的区区大众剧团来物色演员而没有去市级大剧院去寻觅,而且把大众的主要演员都请去了,文彬彬、俞祥明当重要配角,范哈哈虽当主角老李但戏份没刘侠声扮的大李吃重,也就是说刘侠声真正当上一号主角,真正扬眉吐气哉。近日听大众同仁沈如春说,刘侠声在“文革”结束後,还在一製麵工厂幹活,麵粉送来要他揹两包实在叫伊吃不消,後来某剧团排戏缺个角色,想到了刘侠声可以来演。去排戏辰光,碰到有一场批判“四人帮”的会让其参加,还请他作发言控诉,盖一激动竟然不省人事倒地昏迷了,送医院没几天寿终正寝。想不到的是,编导如春、作曲佐山两位挚友的师傅小刘春山并没夭折,从唱滑稽戏改行弹唱评弹,倒还健在,九十多岁了。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