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吴清源与他的“中”的哲学/颜纯鈎

2018-08-12 03:16: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日本,围棋赛有种种不同的赛制,目的就是徵选高手,不同机构也主办各自的比赛,从中决出优胜者,给予荣誉。这样整个棋坛便不断有大型比赛举行,全国轰动,媒体全程跟进报道。甚至有一种棋叫“电报棋”,就是日本国内棋手和外国棋手对局,双方各以电报下子,一来一往,整个棋局在媒体上报道出来。

  战後吴清源的棋技在日本已经鹤立鸡群,他升到九段,并多次参加一种“升降十番棋”的比赛。这是一种很残酷的赛制,两大高手对弈,前後十棋,任何一方领先四棋,就算把对方打败,对方就要降等,下一次再对战,败方就不能以对等的身份决战。吴清源下了十七年的“升降十番棋”,打败了日本国内的“所有能够成为对手的棋手”,等到最後一次十番棋,他已经四十二岁了。

  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不幸他遭遇了一场车祸,虽然伤得不重,但却使他的精神力量大受挫,自此以後战绩很受影响。

  吴清源七十岁时引退,在大食酒店举行盛大的引退仪式,仪式上举行了一种联棋比赛,就是吴清源一人对台下所有著名棋手,吴在台上,台下的棋手每人轮流上台下一手,以示对引退者的敬意。在台下众多棋手裏,就有後来享誉国际棋坛的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

  从一九二八年到日本,已经五十六年过去了。引退後吴清源用大量精力培养有天分的後辈,他的弟子中很多都成了棋坛的中坚力量。

  吴清源用一生精力钻研棋艺,发觉下棋的要害并不在胜负,而在於每一着棋都要下在最完美位置的那种最高理想境界。也就是说,整个棋盘三百六十一个位置,每一着一定都只有一个最理想的位置,真正的高手就要能找到那个位置,把整局棋下到无懈可击的层次。

  他把这种最高境界理解为“中”。“中”字是中间一竖将一个“口”字平均分作两半,相当於阴阳之间的调和,下棋要追求的,便是那种最和谐的、最不偏不倚的理想的境界。这种最高境界或许永远都不能达到,但却是每一个棋手都不应忽视的境界,所谓虽不中亦不远矣,那是近乎哲学的境界。

  多年前内地作家贾平凹来香港,在面对传媒时有人请教他对中西文化的看法,贾平凹说:“中西文化在最高层次上是相通的,正如我们坐飞机,过了云层以後都是阳光。”不论哪个民族、哪门学科、哪种技艺,在最高层次上都是相通的,因为到了最高层次,都是哲学。 (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