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午门的主楼是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资料图片
(二)
紫禁城是“五门三朝”制度,这是周代就确立的一项宫殿制度,《周礼》《礼记》《仪礼》中都提出过“天子诸侯皆三朝”之说。“五门三朝”是指五道门将皇宫分为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对於“五门”,明清的定义略有不同,明代“五门”为:大明门、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太和门),而清代的“五门”则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三朝”)是:外朝,治朝,燕朝,分别举行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和定期朝会。
“外朝”是商议国事、处理狱讼、公布法令、举行大典的场所,位於宫城南门外易於国人进出的地方。在明代,承天门(天安门)外是“外朝”。朱祁钰登基那一天,文武百官在奉天殿跪听即位诏书,然后鱼贯出宫,到承天门前,等待着那诏书在这裏颁行天下。与此同时,诏书被仪卫官托在云盘上,从官举着黄盖,护送云盘出午门,放进事先停放好龙亭内。銮仪卫抬起龙亭,跟在皇宫御仗后面,在乐声中走出午门、端门,然后沿着承天门北面阶梯,送上承天门。
在承天门外金水桥上站满的官员们,再一次听到了宣读诏书。之后,宣读官小心翼翼地把诏书放进礼器,沿着承天门上堞口正中,慢慢地降下。在明代,盛放诏书的礼器是一个精製的木椟,在清代,诏书则衔在一隻金凤的嘴裏,那金凤高二尺一寸五分,站立在镀金云朵之上,从承天门上缓缓飘落,在红墙的背景下,金光闪动。城楼下面,礼部官员恭敬地接下诏书,放回在龙亭裏,护送至位於大明门东侧的礼部,刻板印刷,而后颁行天下。
除了颁布诏书,外朝也是皇帝对百姓发布谕旨的地方。所谓百姓,当然是选出来的代表,在明代,每月朔日(初一),那些被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会站在金水桥南,等候京师地方长官手捧皇帝谕旨从宫裏出来,站在金水桥前宣读谕旨。谕旨内容大多简单,不外乎勿忘耕种、注意防灾之类,却是皇帝表达亲民务农思想的一种方式,以至於在明朝,没有皇帝对此怠慢,连嘉靖、万曆这些懒得上朝的皇帝也基本不误,比如嘉靖十三年四月,皇帝的谕旨如下:“说与百姓每,用心耕耘,毋荒……”〔王镜轮:《紫禁城全景实录》,第四至五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二○○五年版。〕
端门在承天门(天安门)北,与承天门(天安门)形制基本相同。“端”,有端正谨严的意思。端门端端正正地横在皇城城门与皇宫城门之间,如同一座巨大的屏壁,“提示前往皇宫的人们,保持莊重的仪表和肃然的心境”。〔王镜轮:《紫禁城全景实录》,第四至五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二○○五年版。〕
端门到午门之间的连线,是一个巨大而狭长的封闭空间(可称广场或院落),是皇城到皇宫之间的过渡区域。从内向外看,它是皇宫的外延空间;从外向内看,它则是进入皇宫前的序曲。
在端门与午门中心连线(即紫禁城,也是北京城中轴线)东西两侧,用於祭礼祖先的太庙与用於祭礼社稷的社稷坛遥遥相对。太庙代表时间的传递,社稷坛代表空间的绵延,“左祖右社”的布局,将无限的皇权收纳在礼制的约束中,又将中轴线上纵向的宫殿接力纳入到一个横向的、无限深远的时空体系中去。
威严的午门,好似一道巨大的屏壁,让门后面的宫殿显得更加神秘。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无疑是皇宫最重要的一座大门,因此採用了建筑中的最高级形式。午门的台基高十二米,比十米高的宫墙还高两米,加上门楼,午门总高三十八米,比太和殿还高。因此,在我眼裏,午门更像一道幕布,一道巨大的天幕,自高空垂落下来,可放电影,把宫殿中演过的历史大戏,再投射到午门的红色墩台上。我一直有一个奇思异想,就是在午门上演灯光秀,把它的墩台当作超大银幕,因为它刚好是一个横长的矩形,犹如一个展开的绘画手卷,可以把特别製作的超大视频投射在上面,让历史图像与历史建筑,浑然一体。
中国古代建筑,前后四根柱子围成的一个方形空间叫做“间”,与今天所说几间房子的“间”不是一回事。紫禁城九千多间房子,也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间”不同。在古代皇家建筑裏,“间”也是表示“级别”的单位之一。午门的主楼是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九是最大的阳数,也就是奇数,五是中间的阳数,九和五,都是尊贵的数字,所以古代帝王,被称为“九五之尊”。
午门沿袭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主楼东西有雁翅楼延伸,上有五座重楼,高低错落,左右翼然,有如大鸟展翅,所以也叫“五凤楼”。午门位於紫禁城南北轴线的正南方,也是子午线的午位,因此称为午门。
古人用四种神兽对应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这四种神兽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南方对应的是朱雀,丹凤门(宋朝)、五凤楼(明朝)的“凤”字,正是暗喻着朱雀的意象。
五凤楼朝天而开,过了此门,就不再是人间,而是“天朝”,所以这阙楼,被称为“天阙”。岳飞《满江红》词裏曾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午门“中开三门”,两旁各有一掖门,中间的门,只为皇帝而打开(文武百官走东侧门,宗室王公走西侧门),只有殿试前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中鹄后可以从中门出宫一次,这一次经历,也因此成为他们一生的荣耀。
紫禁城犹如一部複杂的密码本,它的建造者在裏面预置了太多的密码。就像这午门墩台,从空中看,是一个巨大的“凹”字,午门广场则是一个巨大的“凸”字。凸与凹,犹如木建筑的构件,榫卯相契,正负(阴阳)相合。有意思的是,把这一“凸凹组合”放大三十六倍,刚好与紫禁城的结构相脗合,因为紫禁城的外朝与内廷,刚好是一对“凸凹组合”。而三十六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在传统数理中象征“天罡”之数,三十六位神将拱卫的星宿,就是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正是天帝的居所,犹如紫禁城,是“天子”在人间的居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