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梁羽生一九九九年由澳洲回港,参观海防博物馆 作者供图
金庸与梁羽生的书法甚少亮相,比较起来,金庸一直在香港生活,偶然还有看到他在着作上为友签名,或简单题上几句。梁羽生八十年代已旅居澳洲,二十多年才回港约四、五次,读者更不易看到他的墨宝,就我所知,他写下的书法很少,金梁的书法同样难得,颇显珍贵。
最近与新亚书店苏博士来往,得知有藏家拿出梁羽生的墨宝亮相,愿意交新亚书店拍卖,且已安排在十一月第一个周末周日竞拍。这应该是梁羽生墨宝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上。
在此之前,资深报人郑明仁兄在《明报》他的专栏,披露武侠小说家古龙墨宝在新亚书店拍卖的情况,这条幅仅三个字:“陆小凤”,无款,无署名,无印章,声称古龙真迹,底价三千元起拍,场上出现竞价,有人叫价至十四万元,再无人跟进,“陆小凤”三字即为这位内地买家夺得,连佣金共付十六万一千元,每字值五万三千元。令人颇出意料,但也反映武侠小说家的地位,小说受人欣赏之外,字迹亦受武侠迷追捧,乐于收藏。
文中有一段落提到,金庸、古龙墨宝已陆续登场,各方正静待梁羽生的书法出现,据他知道,香港有几位藏家藏有梁羽生墨宝,未知会否割爱。郑明仁兄文章刊出不及两月,即有藏家露面,持梁羽生一书法条幅,委讬新亚书店拍卖,苏博士料这位收藏家看过文章,知道拍卖价,愿意割爱。
梁羽生这幅字,上写“萍踪侠影”四字,每字接近两尺,署“梁羽生”及印章。是较大的条幅,令人感觉饱满堂皇。列为此次拍卖会的重点。
《萍踪侠影录》是梁羽生第七部着作,一九五九年在报纸开始连载,至一九六○年二月完,长达一年多。在此之前六部作品包括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白发魔女传。梁羽生在他三十五部武侠小说作品,分外喜欢《萍踪侠影录》,已见墨宝中,未见其他题字,独题“萍踪侠影”,料是此原因。据他的夫人透露,曾见丈夫书写《萍踪侠影录》的“楔子”,浣溪沙: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
此墨宝不知落在何处,料有藏家,梁夫人也去世,期待字数更多的浣溪沙全词墨宝有一天亮相。
世人谈新派武侠小说,不是金梁,便是梁金。金庸有墨宝题梁羽生,“蒙山县梁羽生纪念公园”是金庸为梁羽生写,蒙山最大公园当地政府命名“梁羽生纪念公园”,官员远道来港邀请金庸题字。金庸文中记载:“我赶快写了送去,现在看到照片,知道这幅字已复制在公园的进口处,很是喜欢,希望这幅字能长久保留。”相信金庸的原字迹为有心人所保存,是一件珍贵藏品,字的价值之外,留下金梁友情,曾是同事,同写新派武侠小说,同在《新晚报》成名。
金庸有一段剖白,说两人的写作交流,“我撰写小说拟回目时,常得文统(梁羽生原名陈文统)兄指教,他指教时常悄悄而言,不想旁人听到。有一次他悄悄跟我说:‘盈盈红烛三生约,霍霍青霜万里行’这一联对仗,平仄都很好。又有一次轻轻地说:‘你在《三剑楼随笔》中提到“秦王破阵”,这个秦王不是指秦始皇,而是指唐太宗’,指点很轻声,怕人听到。”这段话,文人相轻,惟金梁例外。
金庸与梁羽生的字体,我曾有机会看过,金庸横、竖、撇、捺,直而刚,很少用捺笔,字体健硕果断,梁羽生笔笔到位,特别注重捺笔,字体柔韧谨慎。两人写字的风格,各自表现于小说作品风格上,事业方面选择自己所长。当时看到两人的字迹,都是墨水笔书写。
梁羽生写书法的时间,已近晚年,居澳洲时,反而是夫人寄闲情于写字。
一九九九年梁羽生偕夫人回港,接受浸会大学颁授荣誉院士,住在维多利亚公园旁的湾景楼,千多尺空置单位,设备齐全,一位好友主动邀请入住,宽大的露台北望尖沙咀,南眺政府大球场,近我家十五分钟路程,方便我多次探访,这次见面,他开始书法。
在我记忆中,未见梁羽生提毛笔写字,这一次我再不放过请他写字的机会,事先我打点必要的东西,买羊毛、狼毫中小号笔四支,墨汁一瓶,墨一件,墨砚一块,又选了一批宣纸,知道他从北角旧故找出两枚印章,一枚刻“梁羽生”,一枚刻“梁羽生小说”,没有印泥,添购一盒印泥,文具齐备,登门造访。他欣然接过纸笔,把纸张铺上枱面,专注地写。
隔日后他要回澳洲,笑着说,这些物件不还你了,我带回悉尼啦!他把毛笔、墨件、墨砚、宣纸一并带走,怕墨汁漏出不带了。事隔几年回来,再看到他一幅墨宝“守拙入神”。
金庸《天龙八部》的一页手稿曾在拍卖会出现,仅只一页,料是完稿时交去排字,为有心人收藏,往日作家不会自留原稿,校对后作旧纸弃置,收藏下来的绝无仅有,书法更属难得。
新亚书店专门买卖文史哲二手书,往来皆做学问的人,寻找心爱线装古籍,偶然发现绝版书,是爱书人的天地,每次拍卖会,内地客专程到来竞投,预计在十一月首个星期六、日举办的拍卖会,梁羽生书法必然是收藏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