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生时不负树中盟\黄秀莲

2019-05-04 03:17: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仙姐与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任白珍藏展上合照

  白雪仙(仙姐)不止是出色的粤剧花旦,更是上下而求索的艺术家。在粤剧,不止是先行者,更是毅行者。

  “仙凤鸣在舞台上的改革,以较现代的方式给观众视觉上和感情上更大的满足。过场改用纱幕,以剪影把间场带过,落幕前人物在台上定形。熄灯后乾淨利落,删掉不必要的上场下场。”以上举述,不过是不胜枚举的例子之一。对粤剧艺术,她念兹在兹,不懈不倦,从二十八岁到九十一岁。生命有多长,意志就有多长,韧力就有多强。那麼,上天赐她长寿,赐她健康,赐她智慧,赐她心火,必有深意存焉。

  她少时有志於粤剧,宁愿抛下书包,一心学戏,却遭父亲拒绝。她便跪在地上央求,长跪不起,父亲跑开,小女孩跪着来追逐,一片精诚,要打动金石,父亲唯有应允。她父亲是小生王白驹荣。父亲俊秀的面孔,演戏的天分,都遗传了给这位排行第九的女儿。有女如此,白驹荣可谓无憾。

  上天似乎为她安排了路。让她生而为名伶之后,家学渊源,以小公主的身份踏上台板,经历了梅香角色的磨练。她的天分力学,更容易受艺坛发现,更容易受戏迷重视。然后又让她折梅巧遇,碰上一个又一个风流人物,那些都是粤剧界响噹噹的前辈。从相遇相交而受益而日渐成长,最后小妮子自立门户,成就大事业。

  她在十五岁那年遇见一生裏头最重要的人物—任剑辉。任姐当时三十,已成名於省港澳,红遍於大城小乡。任姐曾拍过许多花旦,包括谭兰卿、徐人心、余丽珍、芳艳芬、罗艳卿、邓碧云、丽儿、吴君丽等,她天性随和,与什麼花旦都合拍。不过,合拍到天衣无缝,水天一色的,确是只得白雪仙一人。两人高度相配,气质相近,惺惺相惜,引为知己,莫逆於心,所以於舞台之上,心意相通,眼神造手,呼应自如,默契交流,完全会意。难得是十五岁与三十岁,刚好一倍的年纪,都正是风华正茂。有任姐相衬,仙姐不致寂寞。有仙姐推动剧务、製作名剧,任姐造诣再上一层楼。任白乃成为粤剧史上的传奇。

  接着她遇见唐涤生。唐是天才横溢的剧作家,有缘者是他所编的第一个剧本《江城解语花》,是由仙姐父亲演出,冥冥中两个对粤剧充满理想的人碰在一起,如锺子期之遇伯牙。唐为仙姐创立之“仙凤鸣剧团”竭心尽善,还处处指引,例如叫她要穿旗袍,好突出花旦的身份。要学书法,好增进艺人修养。形象和内涵,都代为策劃。他更鼓励灌录唱片,让艺术光华,藉科技而保存,甚而发扬。高瞻远瞩,识见不凡,为剧团确立目标,打下基石,还为剧团编写了多套不朽名剧。这些剧本主题崇高,文辞高雅,清曲传扬,声动遐迩,贯穿时空,唱出了粤剧的盛唐。

  运气是留给有心人的。唐涤生在丽的呼声有同事沈苇窗,认识孙养农夫人胡韺,经他介绍而结缘。这又是“相见也是奇逢”,原来胡韺是梅兰芳之入室弟子,得梅派真传。白雪仙喜从天降,敬之如师,此次奇逢使她艺术修为一日千里。苦心求学,不耻下问,孜孜不倦,乃成大器。白演绎细腻,富京崑之美,胡居功至伟。以今日标準来看仙凤鸣的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灯光等,依然美不胜收,皆因为有胡韺这美学家在幕后指点。

  白雪仙是高傲的,但只要遇上值得尊重的人,必然谦虚请教。孟小冬曾教她拈起衣袖演戏,靓次伯教她演紮脚戏、教她击掌,她受过教益,一生不忘,常常提起。一个人的素质如何,是否懂得谢恩,总在小节流露,所以任姐、唐涤生、胡韺对她格外疼爱,不是没有理由的。

  奈何剧团主帅之一唐涤生因高血压,在创作巅峰期英年早逝,樑摧柱崩。到了今天,白仍然说:“要找一个有唐哥一个骨(即四分之一)才华的人,也找不到了。”说得唏嘘。

  白雪仙几乎不想把剧团延续下去,可是她妈妈从旁鼓励。她终於再演一齣与唐编排完全不同的古老剧目《白蛇传》,辅以舞蹈武打。数年后重演唐之旧作,然后任白渐渐转型。她俩从名伶变为薪传人,把理想寄讬於“雏凤鸣”这批徒弟身上。任白创立的学校,规模俨如小型的演艺学院,顶尖的师资,周密的制度,全面的课程,只盼辛苦种得花锦绣。

  任姐身体一直欠佳,原因是她幼小习武,打筋斗,甩水髮,弄刀枪,这些功架固然助她练成一身潇洒身段,可是以她瘦弱之躯,未免吃力。加上家累太重,食指浩繁,接戏频密,一天赶几组戏乃家常便饭,结果捱坏了身子。任白相依相伴,数十载形影不离,任姐晚年,全仗仙姐照顾。在中文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任白珍藏展”中,有一戏迷跟我说:“我曾在红馆遇见任白,那时任姐已经很老了,下车都由仙姐小心扶着。仙姐真好!”陌生人无意一瞥,往往看得分明,连秋毫也看出来;爱戴任姐的,又怎能不感激仙姐呢?

  在“驸马盔坟墓收藏”之后,仙姐伤心了好久,可是我猜她忠於信念,不让自己再消沉,终於振作起来,还成立了“任白慈善基金”,惠及莘莘学子和贫病老弱。另一方面,又在纪念任姐的大日子,先后製作了《帝女花》《西楼错梦》《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以又新日新的创意,来发扬粤剧艺术。当年她之所以与任姐、唐涤生、胡韺,以及所有团员,星夜相逢,互相砥砺,散发光芒,不正正是为了粤剧艺术麼?

  上天赐她长寿,赐她健康,赐她智慧,赐她心火,必有深意存焉。从二十八岁到九十一岁,她一直为粤剧奋鬥不懈。一句“生时不负树中盟”,她唱得太完美了。

  谨祝仙姐福寿康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