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崇祯皇帝除魏忠贤党一事常被用作影视剧题材/资料图片
崇祯是怀揣麦饼进入乾清宫的,因为张皇后已经提醒他:“勿食宫中食。”宫裏宫外,到处是魏忠贤的人,崇祯就像围棋裏的一粒白子,落入黑子的围困中,凶多吉少。用文秉《烈皇小识》中的话说,“以孑身出入於刀锋剑芒之中”。
入住乾清宫的第一夜,崇祯没敢入睡,漫漫长夜,成了对他的煎熬。他坐在黑暗中,时刻抵抗着睏意的来袭,同时还要注意黑暗中的任何一丝变化,有风吹过,有烛火晃动,他都不会放过。有太监携剑而过,他心头一惊,把太监叫到跟前,让他把剑送给自己,答应多给赏钱,才把他放走。
魏忠贤给他送来四名美女,这一招显然是从郑贵妃那学来的。但它只在朱常洛的身上生效,到了朱由检的身上就失了灵,因为朱由检对女色没兴趣,朱由检的严防死守,与朱常洛的纵情声色形成了莫大的反差。人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但时至今日,我们仍要疑问:同为朱姓皇帝,这做人的差距咋就这麼大呢?
魏忠贤不相信有皇帝不爱女色的,他又祭出新的一招,使用“高科技”手段。他让乾清宫的小太监手持一支香,躲在複壁内,让缭绕的香气挑动崇祯的神经。那不是一般的香,而是加入了春藥的香,名叫:“迷魂香”。即使像崇祯这样意志坚定的人,也难免闻香心动。崇祯感觉到了这香气非同一般,就让太监寻找那香气的来源,找来找去,才看见複壁内幽火闪烁,找到那名持香的小太监。一问,这一切果然出自魏忠贤的“设计”。崇祯不由发出一声长叹:“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
假若,崇祯如其父一样,中了魏忠贤的邪招,在乾清宫上与美女们上演“车轮大战”,那麼,后面就会有通利藥、红仙丹紧跟而上,他就在劫难逃。
《易经》上说:“潜龙勿用”,意思是时机不利的时候,龙要潜伏在水裏,不宜有所作为。崇祯此时能做的,就是稳住魏忠贤,以待时机。对於魏忠贤所有要做的事,崇祯都说好。对於满朝文武颂扬魏忠贤的奏疏,崇祯“且阅且笑”。宫殿似乎还是从前的宫殿,朝廷似乎还是从前的朝廷,这让魏忠贤放了心,以为这世界上没人敢动自己的一根汗毛。然而,就在这份寂然无声中,朝廷的局势已经悄然改变──在崇祯的暗中鼓励下,弹劾阉党贤的奏疏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给他列出了十项“滔天大罪”。面对日益“恶劣”的舆论环境,魏忠贤决定以退为进,向崇祯辞职,想拿皇帝一把。没想到崇祯说,好吧,你辞职吧。魏忠贤突然傻眼,不知如何是好。
终於,崇祯登基两个多月后,宣布了对“逆恶魏忠贤”及其死党崔呈秀的处理决定:“本当寸殛,念梓宫在殡,姑置凤阳。二犯家产,籍没入官。其滥冒宗戚,俱烟瘴永戍。”不可一世的魏忠贤,被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财产全部没收,家人也一律发配到鸟不拉屎的瘴疠之地。
魏忠贤出发时,还不忘曾经的排场。在一千名卫兵的护卫下,四十多辆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蕩蕩出了京城,似乎这不是贬官发配,而是旅遊巡察。崇祯闻听,拍案而起,下了一道谕旨,命锦衣卫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
魏忠贤走到阜城(今河北省阜城县。南关,孤零零地在一所小旅舍裏过夜。是夜,隔壁房间裏传出《桂枝儿》小曲,曲中唱道:“势去时衰,零落如飘草……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那曲,彷彿是专门唱给魏忠贤听的。魏忠贤知道,大势已去矣,不仅去了他身体的势,而且去了他政治的势。他是一个从没感觉过恐惧的人,他“去势”入宫,他陷害忠良,乃至他计劃由侄子魏良卿的儿子继承皇位,他都没有感到过恐惧,但此时,领到圣旨的一刹,一阵巨大的恐惧必当袭遍他的全身。这或许是他此生第一次、也是他最后一次感到恐惧。他在房间裏转了几圈,把一根绳子甩到房樑上,然后,上吊死了。
崇祯皇帝乘胜前进,“尽逐忠贤党,东林诸人复进用”,大明王朝似乎已“拨乱反正”。
故宫博物院至今藏有崇祯皇帝的一幅行书横额,上写:“松风水月”。运笔如行云流水,潇洒轻快。
魏忠贤死那一年,距离崇祯皇帝在乾清宫昭仁殿挥剑刺死六岁的昭仁公主,奔上景山投缳而死,还剩下整整十七载春秋。
(“乾清疑云”之八,题为编者所加,本系列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