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建军节之思/林 莹

2019-07-31 04:24:07大公报 作者:林莹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明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二周年纪念日/资料图片

  明天就是八一建军节了,虽与参军报国无缘,但对于有着浓重拥军情结的我来说,这个节日意义非凡,还是有必要唠上两句的。说起拥军情结,那又要回到小时候,回到爷爷还在的时候了……

  尽管爷爷已经去世三年了,但那些关于他的记忆依旧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地闪烁着光芒。爷爷教我唱的第一首歌是《十五的月亮》,还不太懂事的我,以为遥远的守望,是世上最浪漫的事,每每想起那些画面,总能看到小小的自己,站在那长满青苔的院子里,一抬头,正好见得那轮凉凉的满月,氤氲着柔柔的光,而我的爷爷,就这样笑着走近了。

  爷爷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他十七岁参军,去到朝鲜战场。对于十岁就成了孤儿的他,穿上军装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知道,能走上战场就是一份光荣,如果幸而生还就可以凭军功获得生活物资,或许还能有一份工作。“当时那场面,我只听得biubiu的枪声,等我醒过来的时候,看到右腿绑了厚厚的纱布,而蹲我旁边的战友,却再也没有醒过来……”爷爷讲起这些的时候,表情甚是平静,只在哼起军旅歌曲的旋律时,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而奶奶则在旁边告诉我,爷爷从朝鲜回来的时候,告诉她那里的苹果又香又甜。

  爷爷的第一个孩子,十八岁上高中毕业,瞒着他偷偷报名参军,一向听话的他,第一次固执地坚持着自己,一直坚持到爷爷妥协。是的,那个孩子就是我的老爸。

  记得很久很久以后,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东北的冬天,一片一片白茫茫中,升腾起袅袅炊烟,沉默的老爸突然兴奋起来:“闺女,你快看,东北的冬天就是这样的,那时我十八岁,坐了好几天火车,一路看到这样的风景,好像就在昨天一样。”一生中最难忘的,也许并不是青春,但一定是曾经为了某个目标,倾尽所有的坚持。

  还记得很多年以前,第一次见到王伯伯,他说带我去深圳看世界之窗,要我做他的女儿。我问老爸可以吗,他点头答应。于是开心地坐在王伯伯肩头,一直到了渡口,汽笛响了,老爸一把将我抱了过来,王伯伯站在船头,天长水尽,不停挥手──我不知道这是此生和王伯伯唯一的一次相见,也是唯一的告别。后来,王伯伯车祸去世的消息传来,我看到老爸一整天沉默地坐在阳台,手里拿着王伯伯的遗照,无声地流泪。从此以后,我爸多了一双父母,我多了一个王爷爷和一个奶奶。我想,战友情,怕是比血更浓吧。

  从来都以为自己的恋军情结来自爷爷,发展于从幼儿园开始近十年的居住环境──值班室、弹药库、军犬。每年秋天,我都会和发小娜娜一起趴在她家窗户上,看楼下的大哥哥喜气洋洋地换上军装,戴上大红花,也看到他们身旁的亲人,却总是哭红了眼眶。更早些年,叔叔们会开着大卡车把军装送到每个乡镇,而我总是会哀求同去,甚至会在苦苦哀求无果后无赖地爬进装满军装的车厢死活不出来,叔叔们无奈地笑笑,也就默许了带上我一起走。后来啊,那些换军装的,竟然有了我的同学;再后来,看到他们似乎都是未长开的孩子呢,却俨然有了战士的坚毅眼神和一腔热血,只是我自己的军旅梦,因为身体原因还没能发芽,就已经枯萎。

  我不曾想到这份情结,竟然还能再往上追溯。基因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是带着记忆代代相传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外曾祖父竟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虽缘分过浅,我还未出生,他早已离世。但先辈们想要传递的细胞记忆,早已储存好了在我们的血液里,只等待时间去唤醒。

  前两年,建军九十周年时,我心心念念着看完了《建军大业》以及朱日和阅兵仪式,看得我热血沸腾极具民族自豪感之余,希望自己能够更加了解那一段残酷却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让自己更懂得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

  世间从来没有平白无故的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了军人们在不同时空里的坚定守护和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宁静祥和的好日子。而我铺垫了一整篇,只为了这最后一句,对所有的军人说:节日快乐,最可爱的人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