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梵高画作《阿尔勒医院的花园》与阿尔勒文化中心/资料图片
《阿尔勒医院的花园》是梵高在这个医院治病时画的,他把鲜花盛开的花园画得明丽多彩,让鱼儿在圆形水池裏轻快游弋,而花园四周的双层拱廊又是他锺爱的金黄色,他当时的心情显然平和、閒逸,没有因病而忧鬱、焦躁。这个医院如今已改建为阿尔勒文化中心,入口处置放着这幅画的複製件,让人知道文化与梵高、梵高与文化确实是阿尔勒特有的组合。
阿尔勒人为这个组合感到骄傲,可也为在阿尔勒只有一幅梵高的真迹感到遗憾,巴黎、阿姆斯特丹收藏了他的大部分作品,有些人则用天文数字的高价把他的画佔为己有。在阿尔勒梵高基金会展览馆,我仔细观赏了那幅原作──《太阳落山时的播种者》:地平线上的大太阳充塞天地之间,大片紫绿相间的田野展现在夕阳下面,离我们视线最近的则是一个弯腰撒麦种的农夫,他的左前方有一棵歪斜的、枝头上尚有花朵的老树。直至太阳下山还在辛苦劳作的身影,经漫长岁月的扭曲还在开花的古树,梵高想以此告诉我们什麼?我们不是因此能感受到梵高本人的意志和愿景吗?
这个展览室内还陈列着其他几幅《播种者》草图的複印件,都由光芒四射的太阳、色彩斑斓的农田作为不同播种者的背景。我想,梵高那麼喜欢农夫,那麼喜欢播种的人,他自己不就是一个艺术的播种者吗?儘管生前一直受世人冷遇,可他播下的艺术良种如今不已经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了吗?
梵高没有留恋阿姆斯特丹神学院的冰冷课程,也没有留恋巴黎的五光十色,他爱上了阿尔勒的郊外和乡村,画那裏的向日葵、桃树、鸢尾花和磨坊,展示那裏的广阔田野,云雀高飞在上的金黄色麦田,正在收割的秋天的大地。有播种就有收穫,梵高曾在一个星期内画了十幅丰收图,与当地农民分享收穫的喜悦。不过,他也像他所敬仰的法国画家米勒一样,心中怀有同情和忧悒,关注世人疾苦,不忘描绘阿尔勒普通民众的形象:收穫季节躺在麦垛上午睡片刻的男女,在高高吊桥下河边浣衣的妇人们,还有《吃土豆的人》:一个农民家庭,五口人聚在暗淡油灯下吃晚饭,只有土豆,没有话语,甚至脸无表情,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贫穷。
古罗马帝国留在阿尔勒的古蹟从未出现在梵高的画笔下,因为那不是他的兴趣,他在给弟弟提奥(他的忠实支持者和资助者)的信中说,他“跟罗马皇帝的世界毫无关係”,他喜欢的是“小城四周开满黄花和紫花的田野”。有一幅画所画的说是圆形竞技场,其实画面只有挤得密密层层、举臂高呼的鬥牛赛观众。梵高应是去看过鬥牛的,知道那个野蛮习俗:鬥牛士把被打败的公牛的耳朵割下来,举耳绕场一周,最后将这“胜利的标志”当场献给一个女人。研究梵高生平的人,自然会将梵高割耳送女人的悲剧归咎於鬥牛比赛,梵高自己也一定醒悟到野蛮习俗之危害,所以他的画册裏是一个清纯、秀丽的阿尔勒,罗纳河畔一个有阳光和星光、没有残暴和血腥的世界。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