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香港随笔\吃鱼,香港人长寿谜团?\张 茅

2019-11-30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吃鱼是不少港人的每顿必备\作者供图

  上酒楼吃饭,楼面侍应拿来餐牌,先是问,今晚吃什麼鱼,然后推荐游水青斑、黄立䲝……香港人爱吃鱼,成为饮食习惯,在鱼与肉之间,首选吃鱼,然后才是猪牛肉类。

  许多家庭的晚饭必有鱼,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社会,市民低收入,生活节俭,还是吃鱼,那年代,红衫鱼丰产,街市鱼枱摆满了,红衫鱼是下价鱼的一种,主妇选其便宜,对打工仔家庭而言,红衫鱼是家庭主要食鱼,番茄煮红衫、香煎红衫是家常便饭的主菜。红衫鱼渐渐成为贵价鱼,主妇已不常买,八十年代,日本人看中红衫鱼,且价钱便宜,派船到公海向渔民大量收购,等不到渔船回港靠岸,大部分都被日本抢购了,市面供应量大减,又因过度捕捞,产量下降,鱼价上升,昔日视为下价的红衫鱼,身价大涨。今日街市鱼枱,急冻黄立䲝比红衫鱼便宜,不少家庭改吃便宜的黄立䲝,豉汁蒸黄立䲝代替往日的番茄煮红衫鱼。另一方面,高收入的家庭增加,在一些老公屋邨街市鱼档,察觉到居民选购近百元一条沙巴石斑的人也不少。

  香港人天性吃鱼,离不开自然环境以及所处的有利位置,陆路方面,淡水鱼由珠三角鱼米之乡的顺德、南海、中山每日供应,大量运来鲩鱼、大鱼、鲮鱼、鲫鱼、多宝鱼、鳝鱼、黄骨鱼,在街头常见,鱼枱卖手应主妇要求,即时捞起七、八斤的游水鲩鱼开刀,任由客选定所要的部分,鲩鱼销量最多,是香港人常吃的淡水鱼。靠海方面,海产鱼大量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进口,供不同种类的石斑、红油、盲鰽、红衫、黄花、马头、鲈鱼、鹰䲝、黑䲝,澳洲及加拿大的龙虾、象拔蚌……近年潮汕及惠东一带,也有石斑、龙虾等海鲜供港。

  多吃鱼便知鱼的营养及食疗价值,这是港人精於食鱼的地方,主妇随口说出“鲮鱼燥热”、“生鱼治伤口”,坊间留存许多以鱼作食疗的口语,以及用不同的鱼助疗不同的病,累积了丰富经验。就以红衫鱼为例,有些孩子不爱吃鱼,妈妈对他说:“食啦,食咗读书聪明㗎!”这妈妈或未能解释吃红衫鱼会聪明的道理,多由前辈听下来的。说的却与科学结论脗合,科学研究鉴定,红衫鱼促进脑发育,牠含有陆上动植物一般没有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有DHA成分是大脑必须营养物管,提高人的记忆力及思考力。除此,能增强抗炎,减轻恶性偏头痛。本港常吃红衫鱼的人长期维持於百分之四十,有人称之“聪明鱼”。

  医疗及藥物贫缺的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期,生鱼就是藥,小孩营养不足,小腿生疮贯脓,据说有的父母便到街市买一条生鱼,用牠的鱼尾和翅贴在孩子的疮口,多用几次,脓液流出,红肿渐消而愈;家人遇有刀割创伤,或在医院做手术刚过,会用煮生鱼汤给病人喝,以加快伤口愈合,成效显著,原因是生鱼钙量高,蛋白质量高,脂肪含量少,含十八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须的磷、铁及多种维生素等,许多主妇都知道用生鱼促进生肌的经验。平常日子以生鱼、西洋菜、蜜枣煲汤,作为家常汤水。

  鲮鱼,康熙年间著名学者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中称魿鱼,肉甜美,但背多骨刺,粤语片中的色狼看上美少女,被斥想食鲮鱼肉,小心骨哽。屈大均根据民间藥治记载,鲮鱼、鲫鱼“病人宜食”,鲮鱼浮於水面,五行属水;鲫鱼沉水底,其性沉,属土,皆滋阴及定肠,滋阴为守,定肠可行气,即可守及可行,中医累积千百来临床经验,鲮在食疗方面,可清热,利水、除湿,有助治理及黄疸,依屈大均说“故以为美也”,有些妈妈以鲮鱼、赤小豆、粉葛煲汤给孩子喝,为他们清热去湿。

  “鲩鱼在头,鲤鱼在尾,鲢鱼在腹”,三句话总结了香港人及广东人的吃鱼经验,鲩鱼好吃在头,鲤鱼肉质嫩滑在鱼尾,鲢鱼腹部多脂甘美。吃鹹水鱼也有三句话:“第一䲝,第二䱩,第三第四马膏䱶”,䲝鱼只有一条脊骨,全身厚肉,肉质香嫩,老人和小孩吃䲝鱼最安全,不怕被鲠骨。许多人不知什麼是䱩鱼,䱩又称军曹鱼和海鲡,样子懵口懵面,坊间叫牠“懵仔鱼”,懵仔鱼多肉,佔身体近七成,适合做刺身,做出的刺身肉质晶莹,肉背带些脂红,肉爽,卖相与口感皆美,现在难得一见。牠是女性恩物,含丰富胶原蛋白,延缓皮肤衰老,减皱纹及色斑,是美容护肤的佳品,还有补肾益肝功能。懂得吃鱼,知道各种鱼对身体的好,港人称得上精於吃鱼。

  由吃鱼想到人寿,今年七月日本官方劳动省公布世界各地长寿排名,香港人长寿排名第一位,女性平均八十七点五六岁,男性平均八十二点一七岁,均在八十岁以上,有专家提出问题研究,香港人工作紧迫,做事讲效率,走路快,坐车急,吃午饭也是匆匆忙忙的,怎样长寿,甚是不解,或许与我们爱吃鱼有关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