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抗日战争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在网上引起热议,因为电影《八佰》即将在内地上映。描写一九三七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电影早年也拍摄过,一九三八年阳翰笙编剧、应云卫执导的《八百壮士》,以八个月时间就拍成并公映,扮演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给抗日国军献旗的童子军杨惠敏,分别是袁牧之和陈波儿主演。一九七五年台湾也拍摄同名电影《八百壮士》,扮演杨惠敏的是林青霞,谢晋元则由柯俊雄出演,秦汉也参与了该电影,更有意思是他的父亲孙元良就是第八十八师师长且指挥了这场保卫战,乃是谢晋元的顶头上司。
曹聚仁持笔从戎,欲担当起抗日战地记者,正是从一九三七年八月七日,驻防无锡的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在旧上海四马路(即现在上海的“福州路”)请他吃印度咖喱鸡饭,饭后品茗叙谈时局而引发的。枪杆子孙师长告诉他“依我看,抗日战争已成定局”,笔杆子曹聚仁点头就回话“全面抗战一旦开始,我想上前线去,做个战地记者”。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人同时说“一言为定!”两天后,孙师长回到无锡就接到动员令,八月十一日奉令率第八十八师向上海挺进,十二日前哨已抵北站,同时第八十七师也抵江湾车站,翌日就爆发了“八一三”战事。
曹聚仁的机会来了,他被《大晚报》总编辑聘请为战地记者。但他上前线则以个人名义驻到孙元良的司令部,新闻发布由曹自己担当。这样,他除了供稿《大晚报》,而且给《申报》、《立报》乃至给“中央社”发新闻。由此改变了日军方面每天抢先发布五六次新闻,反而在宣传上中方做到了后来居上。曹氏自信所写战史“真实性之高,决不在欧尼.派尔(Ernie Pyle,《大战随军记》作者,美国著名战地记者)之下”。他任随军记者后半个月,孙元良的司令部第五次转移,搬到了举世闻名的“四行仓库”(金城、盐业、中南、大陆四家银行仓库),它在苏州河北岸贴近西藏路,泥城桥(即现在上海苏州河上的“西藏路桥”)南岸有一煤气库,估计日军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炸煤气库,“置之危地而后存”吧。曹聚仁依旧和参谋处长同住一室,一住就住六十天,“战场情况瞭如指掌,写起新闻来得心应手”。他向外发的两个月电讯几乎每日都是上头条新闻。
四行仓库保卫战,给中国百姓以兴奋与安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曹聚仁后来把当年亲身经历的一切编写进《中国抗战画史》之中,给后人留下重要的史料。但是,卅余年后,他也实事求是地承认,“当年报纸所载新闻,连我的报道在内,都有虚张声势,不合实际情形的。”比如说,八百壮士实际只有半数,战争开始时,谢晋元团长也没有在那裏指挥作战,而是后来受伤的杨瑞符营长。谢晋元是从一家西藏路的小杂货店的后墙那个“秘密通道”进四行仓库的。
电影《八百壮士》激动人心的重要情节是女童子军杨惠敏从苏州河泅水送进那面旗在四行仓库上空飘扬。事实上她是与曹聚仁一起从杂货店的后壁爬进去,先后不过十多分鐘,进了仓库,向孤军献了那面旗。后来的报道说电影把此事越编越离谱,杨惠敏也不说实情,曾光荣代表全国童子军到巴黎参加世界童子军大会,周遊欧美,赢得不少美誉。她见曹聚仁,忸怩不安,因为曹是对真相一清二楚的。曹聚仁曾笑着提醒她,“这本来是宣传嘛,让大家看了兴奋,不过,前言要对后话,编造要有谱,不要自己闹笑话。”老报人曹聚仁对杨氏的提醒,依然发人省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