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和年轻人谈普检\承 言

2020-09-01 04:23: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民自愿参加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劃九月一日展开,市民八月二十九日便开始可以预约参加普及社区检测计劃,在十二小时内,有超过二十二万人登记预约。与此同时,一众揽炒派政客和媒体则继续抹黑这一项检测计劃。

  普及社区检测计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找出社区中的隐形传播者,以此来评估目前香港的病毒传播程度,为特区政府后续的防疫措施提出参考。儘管经过社会的共同努力,香港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个案从最高峰时期的每日破百,跌至目前每日在二十人左右,然而值得留意的是,未找到源头的个案仍佔据不少比例,以八月二十九日为例,当日的确诊个案便有三成属於未找到源头的个案。

  有在北京的香港友人看到普及社区检测计劃很是开心,发来信息询问笔者要如何预约,他想要给在香港的家人登记。我告诉他,请动员更多的朋友参加检测吧。他却惊讶地反问我:“没有人去吗?不是真的相信DNA送内地这种鬼话吧?”我很无奈地说,确实还有一些人这麼想的。

  这位土生土长的香港友人毕业不久便因为工作调动的关係去了北京,之后一幹便是数年,他说,真的没想到香港社会有些人会蒙昧至此,一方面要求当局要尽快解决疫情,一方面却对“社区普检”採取消极的态度,这些人究竟是要香港好,还是要香港不好?他感慨道,以前还想有机会便回香港工作,回到家人身边,但现在这个想法几乎没有了。

  香港的防疫形势依旧严峻,普及社区检测计劃是必要的,笔者相信,尽快控制疫情,让香港达至“零感染”应该是全社会最大的公约数。不过,对於“社区普检”却出现一些奇谈怪论,这些奇谈怪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市民参与“社区普检”的积极性。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发表这些奇谈怪论的不仅有揽炒派的政客,竟然也有医学界的人士。某位之前天天在电台上对疫情控制发表意见的大学医生就称自己不会去做检测,起了极坏的影响。

  其实说到底,反对“社区普检”的人(就是揽炒派),他们的心理便是反对特区政府,他们会将“社区普检”的成功与否,参与人数的多寡当作是和特区政府对抗的“绩效”来看待。於是便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发布各种谣言来误导公众。

  从这个角度来说,揽炒派并不希望香港的疫情得到控制,香港疫情得到控制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如果疫情失控,那麼特区政府将在公共衞生、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遭受各种压力。於是乎,我们会发现揽炒派近乎人格分裂的表现,在疫情严峻的时候疯狂批评特区政府的防疫措施不够,在疫情受控的时候则批评特区政府的防疫措施过於严厉。

  面对这些抵制“社区普检”的奇谈怪论,特区政府除了要继续告知公众这个计劃产生的防疫积极作用之外,恐怕也要在改变一些宣传的思路去动员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检测计劃。

  在这点上,叶刘淑仪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她直言“社区普检”关乎香港市民能否外出旅遊。这个道理确实很简单,“社区普检”可以评估社会整体的病毒传播情况,拥有科学的数据供外界参考,在旅遊方面,便能够让其他地区评估允许港人来旅遊是否安全可控。

  笔者也用旅遊的角度和几位原本抗拒参加检测的年轻朋友沟通,结果年轻人转軚表示会去检测。对於爱好旅遊的香港人,告诉他们“社区普检”有助於让旅遊成为可能,或许能够提升检测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