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古代绘画国宝北宋张择端(活跃於约十二世纪)《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部分,故宫博物院藏\作者供图
“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是二○○七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重点文化项目,因此必须在七月一日前后隆重开幕。时值盛暑,天气潮湿酷热,并不适宜展出千年的中国古代书画,更不能如艺术馆惯常展览般展出逾两个月之久。经故宫和馆方专家评估后,共识展期分为两阶段,分别为六月二十九至七月二十二日及七月二十三至八月十一日。如何将展期紧扣衔接,我们作出一夜之间撤展及换展的决定。试想在一夜时间撤换这些极为珍贵、状况脆弱的纸绢本书画,应是如何难度高和必须极为谨慎小心的挑战。双方书画、修复、设计布展部门专家同事,夙夜匪懈、不休不眠,终於完成这桩几不可能的艰巨任务。
这批从未出国,甚至从未公开展出的古代书画瑰宝,必然吸引大批市民、中外专家学者和爱好艺术人士蜂拥而至参观是可以预计的。怎样作安排和平衡,既配合文物安全维护,展场限制而又能尽量满足参观者要求是一大问题。馆方动用总面积达二千二百平方米的两个展览厅,在两段展期分别展出十六帧书画,其中一个约八百平方米展厅,只用作展出一帧画卷,就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此图是一幅风俗画,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的景象和自然风光,细緻描画农村、市集、楼阁、桥樑、河道、楼船胜景。画中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从事各种行业活动,尤其是虹桥上更是摩肩接踵,甚至争吵不休的热闹场景。此图反映了北宋人物、山水、界画、树木画法的巅峰。此画历代传诵,但得睹者如凤毛麟角,必会引致大批观众慕名而来。为应付人流,我们採用分时段参观流程,观众可预购指定时段参观门票,以免向隅。展览期间,轮候入场者络绎不绝,在馆外形成长长人龙。为增加观众对图中场景的认识和避免等候时沉闷烦躁,馆方在墙壁及展板间隔将图卷细部放大,予以详细解说,令观众了解背景和故实内容。馆方并安排人员有序地疏导人流,每位观众约有四分鐘浏览画卷,这当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希望有更长时间细看的期望,但馆方已竭尽心思,令最多人次能观看这帧旷世名蹟。其他十五帧陈列在另一展厅的名蹟,馆方亦採用相应陈列方式。展品面积不大,置於展柜之内,外间留有适当空间供观众排队鱼贯观览,时间也较充裕。展厅墙板也贴有展品细部放大图及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以供阅览,提升观众了解。在第二期展览期间,馆方也是採取类似安排。
另一棘手问题是展品的维护安保。馆方本已有二十四小时恒温恒湿调控,亦将照明度按国际文物维护规定予以调低,但考虑大量人流会提高温度和空气浑浊度,馆方更要提升展场、展柜的规格。我们特别从外国订製消减紫外线、油压升降,内置独立温湿度控制、强化玻璃的高规格展柜作为展品安居之所,保安监控也更严格,以策万全。如有示警,警方及馆方相关专业人员当第一时间到馆予以处理。展览期间,故宫人员长驻香港作每天巡察,以保展品状况良好,万无一失。
为提升此次史无前例的“国之重宝”的意义,馆方筹劃了多元化的教育推广活动,增强观众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瑰宝的认识,包括广邀故宫、其他内地及港台、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主持讲座,以作交流。馆方也与香港城市大学通力合作,提供网页、讲座及比赛活动;也在馆内设立教育阁、提供导赏等,全方位地令展览更具意义和教育功能。
“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第一、二期终在二○○七年八月十一日圆满结束。三十二帧名闻遐迩的中国古代书画瑰宝分别安然再乘坐飞机回到故宫,将来有缘再与观众会面,千年岁月、一期一会,何其难得?我们衷心感谢文化部、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为香港送来这份世上难得的厚礼,以飨市民。由是艺术馆与故宫博物院建立深厚情谊及合作关係,在五年之后我们与乾隆皇帝梦会於秘密花园,再续香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