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艺术网上行?\李 梦

2021-01-17 04:23: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柏林爱乐乐团线上音乐厅网页。\作者供图

  前几天,香港艺术节公布了二○二一年节目详情。呼应年度主题“远在咫尺”(Separate Together),今年艺术节线上线下并行,大部分获邀海外艺团的演出节目均以在线直播的方式举行。面对疫情下的新常态,全世界众多艺术和文化机构都在尝试将线下节目移至线上平台播出。究竟这样的“艺术网上行”是“为做而做”的形式主义,还是能够为表演艺术创作人在互联网时代的创作与表达打开一扇新窗?这尤其值得我们当下思考。

  去年初疫情爆发后,我不时收到本地及海外艺团的演出通知,告知某某节目改为线上串流播放,或是将原本在音乐厅中举办的音乐会拍摄成艺术电影。有些看得出是仓促製作,不论演出效果抑或编排布局都未达水準;却也不乏用心之作,例如,柏林爱乐乐团线上音乐厅,香港小交响乐团的音乐会电影以及香港舞蹈团的舞×武剧场《凝》。

  古典乐迷们向来对柏林爱乐乐团等世界顶级乐团心嚮往之,因此当我听说乐团为给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人们带去慰藉而开放其线上音乐厅时,自然要一探究竟。因疫情蔓延而暗淡的日子,卡拉扬指挥的德弗扎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小克莱巴指挥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以及著名钢琴家内田光子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曾给我带来许多温暖。之所以推荐柏林爱乐“线上音乐厅”,不单因为其註册便捷(只需以电邮地址登记,首一个月试用期免费),不单因为名家助阵,更因为其音色上佳,儘管身处远地,仍觉身临其境。这亦凸显音乐类线上演出的关键所在:声效。儘管网络播放的音色无法与现场音乐会比拟,但科技手段的运用,需尽可能缩短其间的差距,才能令越来越挑剔的受众满意。

  另外让我眼前一亮的线上节目尝试是香港舞蹈团的《凝》。舞团为期三年的舞蹈×武术计劃,原定於去年秋天举办总结演出,因疫情而转至线上。原本以为演出效果会大打折扣,谁料透过电视屏幕看罢全场演出,竟有意犹未尽之感。如果说柏林爱乐线上音乐会的声效值得夸讚,《凝》的出色之处在於节目编排与镜头语言。特写与全景镜头配合得宜,至安静处演员的呼吸彷彿近在耳边。如是“现场感”正是它在一众网上表演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或可成为艺团更深入探索的方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