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广义日课/临习指要之《谢灵运石室山诗》\郑广义

2021-03-31 04:25: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本文作者临《谢灵运石室山诗》。\作者供图

  郑簠(一六二二年至一六九三年),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擅隶书,亦精行草书,兼工篆刻。初师宋玨,后改学汉碑,主要有《史晨碑》和《曹全碑》。沈酣汉碑三十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资,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

  谷口广习汉碑,以行草书笔意,写《曹全碑》之体势。用笔灵动飘逸,活脱洒丽,形成了神采奕扬的隶书风貌。世人谓之“草隶”,誉为清代隶书第一人。他自称:“世人作字只是写得皮毛,作字用笔,固有起落,然上下四旁之间,必有脊骨,必有筋力,必有首尾,方有神气,不然终不成家。”后人把他与郑板桥合称“二郑”,包世臣《国朝书品》将其与金农的隶书同列为“逸品上”。

  郑簠隶书在清前期影响至大,如禹之鼎、万经、高凤翰、金农、郑板桥等,邓石如学习隶书也从郑簠入手。整整影响了他之后的一个世纪。《谢灵运石室山诗》是郑簠一六八九年书谢灵运的一首五言纪遊诗,郑簠时年六十七岁,正是人书俱老、笔精墨妙时。笔势飞动,笔走龙蛇。创作出如此神采奕奕的佳作,令观者如饮甘醇,如沐春风。   我临此本时,章法上採取字间宽鬆,行间紧密的布局。藏锋入纸,横向取势。长横起笔处多重顿,运至磔脚再下按渐提出锋,令雁尾高扬。在撇、捺、戈、挑画的重按处亦用此法,使顿按圆润浑厚,出锋自然犀利。竖画稳实,横画飘逸。并注意用笔中的起落与呼应,顿挫飞扬,一气呵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