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疫苗气泡”的背后\承 言

2021-04-14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知不觉,香港的抗疫之路已经历了十五个月,但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是无法如内地一样恢复正常。在近期疫情稍有缓和之际,特首林郑月娥提出“抗疫新路向”,希望提高疫苗接种率以加快抗疫的速度,从而让社会逐步恢复正常。

  特区政府表示,本港目前疫苗接种率差强人意,仅有五十七点八万多人接种第一剂、二十五万多人接种第二剂,不足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疫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香港的疫苗相对充足,但接种率实属“奇葩”,港人算不算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

  香港的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方面是本港疫情除了与内地相比之外,和绝大数地方比较依旧算是低风险,港人自我防护意识较强,加之特区政府在防疫抗疫措施上愈发进取和有效,可能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市民的接种意欲;另一方面是反对派媒体和政客不断抹黑疫苗成效,放大疫苗副作用的消息,在社会上製造舆论让市民对疫苗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市民对接种疫苗存在观望的态度。

  然而,就如许多专家所言,除非产生群体免疫,否则人类暂时都无法摆脱新冠病毒的影响。我们不可能,也不愿意一辈子都戴着口罩,社会运作需要恢复正常,人员交流需要恢复流动,否则人类在与新冠病毒的消耗战中迟早会崩溃。产生群体免疫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如西方一些国家那样,消极防疫,让人们接触病毒之后产生免疫,而那些无法抵挡住病毒的人只能在物竞天择的规律下被“淘汰”;另外一种就是依靠科学的力量,接种疫苗。

  特区政府提出“疫苗气泡”,就是为了鼓励全民接种,採取一种适合当前香港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鼓励市民接种。我们需要看到“疫苗气泡”背后的逻辑是什麼,从短期目的而言,它为了能够让社会恢复正常,让商家能够正常营商,让市民能够正常生活;长远来看是为了能够让香港达至群体免疫,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就如前文提到,就全球抗疫而言,香港算是一个低风险地区,但我们始终需要恢复与内地以及国际的往来。试想一下,西方国家因为消极抗疫加之配合疫苗接种而形成全民免疫之后,一旦与香港恢复通关,只要西方输入一宗个案,可能就会让本地防疫前功尽弃。解决这一潜在危机的科学方法,是通过全民接种疫苗达至群体免疫的保护效果。因此,“疫苗气泡”的背后是鼓励大家接种疫苗,为己为人增添一道屏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