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福楼拜经典作《包法利夫人》。\资料图片
一八四九年夏天,法国各地的报纸刊登了一则本来没有太多人留意的新闻:一位名叫戴尔芬.德拉玛(Delphine Delamare)的二十七岁女子,因为婚外情与债台高筑而服用砒霜自杀。然而,这报道吸引了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目光,启发他花了四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每天写作十二小时,写满了一千八百页正反两面草稿,完成了经典作《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于一八五六年发表,随即在一八五七年被法国政府以小说“破坏善良风俗”的罪名起诉。最后,福楼拜被判无罪,此案亦直接令他与《包法利夫人》的名声更盛。在此,我们会问:《包法利夫人》疑似破坏了什么样的善良风俗呢?
对于这问题,有人回答是“性爱”,毕竟包法利夫人与情夫们的确有不少性爱场面(但这些场面的具体描述不过是“露出了一双脱了手套的手”,或是“坐上了一辆没有停下来的马车”);有说,答案是“拜金”,毕竟包法利夫人为了博得情夫的关注,而花了大量金钱购买各种礼物,最后弄得债务缠身。但我想,性爱与拜金最多只是表象,若要真正明白《包法利夫人》描写的人性真象,关键词是:虚荣。
《包法利夫人》的第一个情节转捩点,可算是艾玛(即包法利夫人)和一位子爵于安德侯爵家的派对舞会上跳了一段舞。这一段舞,以及她身处的舞会,勾起了艾玛过往对于美好生活的幻想与欲望,也是她陷入深渊的起点。
在舞会之后,包法利夫人日日夜夜于脑中回味与子爵的那一段舞,而手里则把玩着拾来的雪茄盒。在故事里,这个贵重的雪茄盒,代表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品味,同时对照包法利先生抽了两口雪茄便忍不住咳嗽的庸俗。
在平淡的现实里,包法利夫人期待繁华的生活,但她寻找不到可行的方法,也从此令自己与身边的人无所适从,她“一向非常细腻讲究,如今,她居然一整天都穿着一件宽松的衣裳,脚上套一双灰色毛袜。家里全用蜡烛照明,而不用油灯”,最后她只抛下了一句“太穷了嘛!”
包法利夫人变得很难相处,“阴晴不定。她吩咐仆人为自己备上几道特别的菜式,然而却一口也不吃”。福楼拜对她的种种描述,指出包法利夫人的矛盾:她对生活的想像与现实有落差,她对物质的追求与得着有落差,而这些落差造成了所谓的虚荣。
其实,与其说包法利夫人拜金,这更是她对于美好生活的虚荣,而在那一个父权时代,当一个女性没有办法以自身的事业和工作来获得更好的生活素质,她除了埋怨丈夫,还可以做什么呢?包法利夫人尝试追求浪漫的爱。
艾玛之所以成为了包法利夫人,非因自主的爱情,而仿佛是她的父亲鲁欧老爹与包法利先生的协定。这边厢,包法利先生心里盘旋,鲁欧老爹不会拒绝他的提亲,那边厢,鲁欧老爹想着,包法利先生“一定不会在嫁妆上和他斤斤计较。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因为他还欠水泥匠和马具商人一笔钱,而且苹果榨汁机的横杆也等着修理,他势必得将二十二亩田产卖掉才行。于是他下定决心:‘只要他向我开口,我就点头答应’。”
一名农家女艾玛就此嫁给了比她年长很多的乡下医生夏尔,而在这婚姻里,浪漫是缺席的。不幸的是,这一名曾在修道院念书的包法利夫人,却于少女时代大量阅读骑士文学,并在阅读中构想了她期盼的浪漫爱情。
活在上流贵族圈子的子爵、年轻有为又与她异常投契的雷昂、风流倜傥的情场老手罗多夫,这些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婚外男性,无不对应着包法利夫人对于浪漫爱情的想像:华丽、有趣、激情。
所以,包法利夫人虚荣吗?
虚荣,但包法利夫人对于金钱的虚荣,源自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因社会所限而无法自力更生,而她对于情爱的虚荣,则来自于她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却没有自主婚姻的自由和权利。虚荣,可以有害,但我又想,如果包法利夫人可以自主自己的婚姻与事业,她会否可以成就更美好的爱情与生活呢?这让我想起书中的一句话:“酒没酿准,结果成了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