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客居人语/惹味炒糕粿\姚 船

2021-10-04 04:29: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国幅员辽阔,北方长麦,南方种稻,麵和米自然成为民众的主粮。当然,智慧的国人不会只满足于蒸馒头和煮白米饭。自古以来,巧思妙搭,令食品千变万化,餐桌琳琅满目;既享受口福,也丰富了饮食文化。

  潮州人素以心灵手巧、功夫细腻著称,饮食也不例外。除了正襟危坐上餐桌的潮州菜系,各式小吃、点心也特别多。有的精雕细刻小巧玲珑;有的则坦荡荡不多加修饰,只凭厨师临场调拨,同样惹味诱人。炒糕粿就是后者其中的佼佼者。

  糕粿所说的“粿”,与粿条的“粿”是同门兄弟,都是米浆制成,属大米家族。只是粿条较薄,切成条状。糕粿较厚,切成长方形,有点像小的麻将牌。白雪雪、银闪闪,装在器皿待炒时已十分惹眼。

  炒糕粿要用平底镬,烧热后下油倒入糕粿,不时翻动,令其四面都煎至有点焦黄,然后打上鸡蛋,快炒,让蛋液均匀黏在糕粿上,再趁熟淋下甜酱油。这是点睛一笔,“滋啦”一声,雾气升腾,香气四溢。这时,厨师快手丢下葱段,再翻炒几下装盘,撒上一小捋白芝麻,服务员接手立即端到顾客面前。

  炒糕粿一般都是开放式的。顾客看在眼里,早已垂涎,拿起筷子,盘到手起,夹一块裹着热气和香味的糕粿送入口中,顿觉无比舒畅快意。外面褐色焦脆,内里嫩白软糯;鹹中带甜,甜中带香,香得清纯,令人欲罢不能。

  小时候,经常看见小贩走街串巷,放下担子就做买卖。有卖豆腐花、草粿的,有卖甘草橄榄和水梨的,五花八门,而印象较深的还是炒糕粿,因那喷香味道随热气散开,老远就闻得到,总会吸引三五个小孩子围观。

  一根扁担挑着两个三面围着木板的柜子,很沉重。前面的放着炉子、木炭、铁镬等东西,后面的放着小水桶、盘子和备用糕粿。顾客可以站着,手托小贩放入小盘子中的糕粿进食,也可自备小锅装后拿回家享用。也许价钱不是小孩子口袋里几分钱可应付的,所以围观者只能干瞪眼。真正来买的人也不多。听大人说,少人买,糕粿在镬中煎得越久越香,越好吃。

  长大了,才知道除了走街小贩,炒糕粿还有摊档的、有小舖面的,甚至店面很可观的。最享盛名的莫过于“新兴街炒粿”,与“老妈宫糉球”、“西天巷蠔烙”齐名,是汕头人心目中的名小吃。

  顾名思义,“新兴街炒粿”位于新兴街。街道不长,但街面仍算宽阔,跟一般旧城市马路差不多,只是商铺少,不热闹。人们时而提起,也许因为那里有一间知名的糕粿店。该店在二楼,大门口一条楼梯直上。读中学时,从学校走十几分钟就到达。偶而为犒赏自己,我中午不在学校食堂用餐,到那里去,叫一份炒糕粿。像潮州话说的,“少食多滋味”,扑鼻的香气,咀嚼时酥脆和软绵融合得恰到好处的感觉,完全满足了味蕾的追求。回校路上,仍是齿颊留香。

  多少年过去,这炒糕粿的味道,一直没能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只是我想,再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坐在已不是简朴,而是装潢布置时尚的酒楼餐厅中,当一盘热气腾腾的炒糕粿端放到眼前的时候,入口还有小时候幸福的味儿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