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生在线/我的好朋友─字典\言 青

2021-10-29 04:28: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有一本绿皮字典,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新华字典。后来改版,我也买过新的,但这本绿皮字典使用惯了,至今仍摆在我的案头。纸面已泛黄,绿皮已破损,但仍很光滑,因为我每天都翻它,皮被抚摸得一尘不染。它帮助我查不认识的字,查音读不准的字,查口语中会说不会写的字等等,它成为我学习的好帮手。

  汉字里有许多字容易念错,念成白字。我从小读书总是念错字,爸妈叫我“白字老先生”(虽然我是女孩),后来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小学生字典,让我遇到不认识的字马上查字典,爸爸说:“不能手懒!”从此我就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其实,时至今日,已白发满头,我仍然是个“白字老先生”,比如“龃龉”ju第三声,yu第三声,我念成zu wu第三声。“稔”应念ren第三声,我念成nian第四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字典给我纠正了错误。

  汉字有四声,要读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特别在口语中,即使是标准语,读音也不那么标准。比如质量的“质”zhi,应是第四声,但很多人念成第二声或第三声。浙江的“浙”zhe,应是第四声,但很多人念成第二声。我有许多字读不准音,经常求助我的绿皮字典,它能告诉我这个字是第几声,记住了,从此也就读准了。

  汉字里有些字让人“想当然”就容易念错。比如“穗”sui第四声,容易念成hui第四声,因为它右手旁是“惠”字。“秽”hui第四声,容易念成sui第四声,因为它右手旁是“岁”字。然而,右手旁是“惠”的念“岁”,右手旁是“岁”的念“惠”。再比如扫地的“笤帚”tiao第二声,zhou第三声。但写时容易把两个字颠倒过来,因为“笤”下面是“召”,容易念成zhou,其实它念tiao,“帚”才念zhou。

  汉语口语中,许多字我会说不会写。例如:糗qiu第三音,米饭粥汤等食物,放时间长了,容易黏连成块状或糊状,叫“糗了”。小时候,常听妈妈说:“啊呀!这饭糗了,不能吃了!”我一看,果然一锅饭成了糊味的黏粥,想给还没下班的爸爸留个字条,叫他不要再吃这饭,但不知“糗”怎么写。

  再比如,苶nie第二声,也是常听妈妈说妹妹:“这个孩子怎么老发苶?”即疲倦精神不振,但我不知是哪个“苶”字。趿ta第一声,趿拉着鞋。我小时爱踩着鞋后帮趿拉着鞋走路,妈妈常说:“把鞋后帮提起来,不要趿拉着鞋!”我不知道“趿拉”怎么写。生活中许多会说不会写的字都是后来查字典才认识的。

  我查字典时还发现不少汉字的象意字。比如:耆、耋、耄、耇,四个字都和“老”有关系。耆(读奇),老字下面是“日”字,指六十岁以上,告诉你该过老人的日子了。耋(读叠),老字下面是“至”字,指七十岁以上,告诉你老之将至,容易跌倒。耄(读冒),八十岁以上,头脑昏沉,意识不清。耇(读苟),九十岁以上,弯腰驼背,苟延残喘。现在生活提高了,许多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我喜欢看书,字典放在书旁,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音的字,随手翻字典,已成为我的习惯,字典也就成为我离不开的好朋友。 汉字实在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读一本字典,就够学一辈子的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