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看怡和午炮有感\朱昌文

2022-10-21 04:24: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日前中午三号风球高悬,应朋友之约到铜锣湾吉列岛的警官会所餐厅茶叙,同行朋友提议,提早一点时间出门,顺道去看看怡和中午鸣炮的情景。我一听不禁心动,马上答应了。

  在铜锣湾避风塘岸边,有一座用铁栏和石壁围着的炮台,属于怡和洋行所有,每日中午十二时鸣炮一响,故名为“怡和午炮”,这个传统一直维持了一百多年之久,至今仍然持续,成为一个吸引外来游客的特色景点。

  那天中午前我与友人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底停车场隧道走出告士打道,就看到咫尺之外海边那座大炮台,大炮两旁还陈列了六尊较小的炮。炮台铁栏外面周围已聚拢了一些人站着等候,我与友人也急忙分别找个有利位置举起手机准备拍摄。时间接近中午十二时,只见一位身穿整齐制服头戴帽子的男士走上炮台,调校一下那尊大炮,把炮口瞄向天空,随即退后走向一个座地锺铃,摇响四下,然后走回大炮后面,只见他手势利落地一拍按钮,“嘭”一声轰然巨响,令我们震耳欲聋,在硝烟弥漫中有一股气浪夹杂着一些好像纸屑物迎面吹来,我急忙用手掩脸避开。最后,看到那位炮手再摇锺四响,便结束了这个鸣炮仪式。

  整个鸣炮仪式虽然仅是短短几分锺,但却震人心弦,令人印象深刻,并且萌生兴趣想详尽知道这个传统仪式的由来。我想,今天许多人都说,作为爱国爱港的香港居民,有责任和义务向外特别是向年轻人说好中国故事和香港故事。要说好香港故事,熟悉香港的发展历史、了解香港过去百多年来的沧桑变化,是十分必要的。而说故事也需要讲究技巧和题材,当中选择令人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引子”,效果会十分良好。例如,从怡和午炮的由来说到这家英国大商行过去对香港政经的重大影响,我认为是很具吸引力的故事题材。

  根据怡和提供的简介资料和其他史籍记载,怡和午炮这一传统由来已久,可追溯至香港开埠初期。午炮所在地即当年的东角,是香港第一幅公开拍卖的土地,于一八四一年由怡和洋行投得,用来兴建货仓,并建有货运码头。为了对付海盗,怡和于该处建立一座炮台。它有另一用途是,每当有怡和大班抵港或离港时,例必鸣放礼炮欢迎及送行,以示敬意。

  直至一八五○年代某天,怡和洋行总经理罗拔.渣甸从英国来港,员工按例鸣放代表最高敬意的二十一响礼炮。想不到,此举引起一名身在海面军舰上的海军高官的不满,他认为怡和只是一家商行,没有特权鸣放礼炮。怡和为了表示歉意,便于每天中午十二时鸣炮一响,作为报时之用,也作为一项“自我惩罚”。

  如是者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军侵占香港,期间,原有大炮不知所终。一九四五年后,英国海军向怡和洋行送赠一尊可发射六磅重炮弹的大炮,使怡和午炮的传统得以恢复。一九五九年,有附近居民投诉午炮炮声过响,造成滋扰,怡和便减少炮弹的火药,并于一九六○年改用三磅速射炮,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炮台业主的怡和洋行,曾是香港第一大英资集团和大地主,它的飞黄腾达历史未必人人清楚知道。事情要从一八一七年说起,英国商人威廉.渣甸从东印度公司离职,做过多家公司,一八二五年与印度士坚拿公司在孟买合组渣甸士坚拿洋行,向中国出口印度鸦片,很快赚到第一桶金,成为重要贸易公司。一八三二年,威廉.渣甸与詹姆士.勿地臣在广州创办了渣甸洋行,亦即为怡和的前身。初期渣甸洋行主要从事鸦片和茶叶买卖。一八三九年林则徐禁烟,威廉.渣甸亲自游说英国政府向清廷开战。一八四二年,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凭借坚船利炮打败清朝廷后占领香港,渣甸洋行将总部迁到香港,并将中文名改为怡和洋行。更名后的怡和洋行,贸易货品更多元化。到一八七二年放弃鸦片业务,开始涉足铁路、银行、机械等业务。今天的怡和是一家业务多元化的集团,组成集团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一九八四年三月,正当中英两国就香港主权回归问题展开谈判之时,怡和洋行宣布将母公司的注册地点由香港改到百慕达。

  从上述怡和的简略历史,让我们认识到,怡和这家英国商业巨无霸过去掠夺了中国人不知多么庞大的财富,以及它的鸦片贸易残害了不知多少中国人的生命,这些不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