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狂飙》。无论角色大小,很多演员都飙了一把演技,十分出彩,值得一看。
这是个扫黑除恶,正定胜邪的故事,时间线横跨新世纪以来的二十馀年,众多人物角色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跌宕都贯穿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巨变之中。通过对比他们各自对道德标尺的把握,和是非黑白的选择,展现了光荣与理想、信念与坚持,勇气与担当。主人公安欣从朝气蓬勃到白发苍苍,从斗志昂扬到暮气沉沉,从心直口快到言不由衷,不变的是他对正义的执著追求;也正是这种执著支撑他一边在漫长的黑暗里等待光明,一边继续前行。这就是择善固执。
择善固执,出自《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且一直坚持不变。历史上有许多择善固执的名人轶事:不事权贵的嵇康,不为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耿介进谏的魏征,英勇抗金的岳飞,廉洁刚正的海瑞,销烟抗英的林则徐,等等。
相比顺势而为,潮流所趋的坚持不懈,和主流对立,逆潮而上的择善固执就显得尤为艰难,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有旷世之才的嵇康,无法改变被锺会陷害的命运,广陵散终成绝唱;令金敌闻风丧胆的岳飞,没躲过佞臣奸贼的暗算,就义于昏庸国君的屠刀。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有大智慧,心明眼亮,明辨是非,是为“择善”,他们也有大胆量,无惧逆行的压力和险阻,有底气“固执”。
实际上,因为择善固执而载入史册的不仅是大人物。最近我读到明初的洪武四大案。空印案中,“时帝方盛怒……丞相御史莫敢谏”,一介书生郑士利,借助当时平民可以直接上书的渠道,大胆向朱元璋解释空印的操作仅为权宜之计,并非官员们刻意欺君瞒上,并陈说诛杀官员不仅没有法律依据,也会造成重大的人才损失。虽然他所言皆实,却终获罪劳改,朱元璋仍然“竟杀空印者”,无人幸免。这种择善固执的勇气和坚持,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但是这个没有任何官职和背景的小人物,却在《明史》中以《郑士利传》留名千古。可见,不论身份高低,无关事件大小,择善固执的人,心中的准则,赋予他们莫大的勇气去执著、去坚持,不计得失。
讲回《狂飙》剧组的演员。有的已经出名,也懂得珍惜自己的羽毛,不借声名去兑现财富;有的还未出名,默默耕耘了多年,终于等来了合适的剧本和角色。他们的坚持,让观众看清了演技和流量的分野。感谢《狂飙》这部作品,一个杰出的警察,一个精彩的故事,一群优秀的演员,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择善固执的力量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