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小溪流,纯淨清澈,穿过乱石,轻歌而行。看一眼,神情愉悦,喝一口,凉爽透心,似清泉在胸臆畅流。
到郊野漫步遇到小溪流,我往往会忆起初中毕业时同学互赠照片的情形。那时远未有手机,大家将贴在毕业证书上的相片多洗印几张,与要好的同学互相交换,以作留念。
有一位同学,在赠我的照片背面写上两行小字:“团结树常青,友谊水长流。”以后,大家上高中,又分赴外地求学。想不到我和其中几个先后回到故乡城市工作,閒时凑在一起,喝功夫茶聊天,赓续了少年时代的友谊,毫无隔阂,互相关心帮助。
当我移居加拿大,他们依依不舍,通过书信往来,大家保持联系。每逢农历正月初三,按惯例一年一度几位旧同学仍携眷到酒楼聚餐团拜。席间,会打长途电话给我,让我跟每个人都聊几句。远隔万里,听到熟悉的声音,那些亲切的笑容一一浮现在眼前。我仿佛仍置身于他们中间,欢声笑语像一股暖流,温热着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心。
离乡多年后,我应邀回国到昆明参加文学活动,趁机返汕头与旧同学团聚。接到消息,他们很高兴。那位曾在相片背面题字的旧同学,已是教育局局长,他在电话中对我说,准备到昆明去,伴我回汕。我劝阻了。活动一结束,我和内子即搭飞机回到故乡。
久别重逢,毋须客套,不必天天酒宴,几位好友围坐,喝几杯功夫茶,聊几桩往事,已让人心旷神怡,恍若时光倒流。
有人说,社会是个大染缸,进入职场,很难再找到像少年时那样纯真的友情了。权力、地位、金钱、利益,甚至情爱,都使人如穿上一套“防弹衣”,先把自己保护起来,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别人,无形中产生隔阂。
不过,只要品性相近,坦诚相对,真正的友谊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得到。内子以前工作的公司,有一位女同事,来自上海。她与内子关系十分融洽。后内子提早退休,两人只间中互通电话,但心里亦互相记挂着。
二○一○年,我们参加旅游团去上海参观世博会,知道她刚好也回来探亲,遂给她打个电话。她十分惊喜,当晚到酒店和我们见面。旅行团先到北京、杭州、苏州,再到上海,参观完世博,隔天自由活动。那天,她整日陪着我们,由她弟弟开车,带我们游览城隍庙、浦东新区,淮海路商业街,晚上又参加她和本地好友的餐会。大家虽累亦快乐着。友情的可贵,正在于发自内心。
除了相处,有时只要有共同爱好,也能沟通心灵,成为好友。这些年在“大公园”流连,认识了几位文友,写作成了彼此思想交流的桥梁。香港的一位文友,多年来关注拙作,每次都细读点评,且迅即将文章传来,让我先睹为快。因为时差关系,香港朝霞满天时,多伦多才华灯初上。居于北京的一对文友夫妇,同样不漏过我在“大公园”刊出的小文,每每鼓励有加。今年知我做了腿部手术,特意嘱咐住在多伦多的女儿女婿两次来家探望。在在文情友谊,令人感动。
在漫长人生路上,我深切感受到,友谊不是拍卖品,并非价高者得。它纯淨如山泉。只要大家都放开自我,敞开心扉,拥抱真诚,友谊之水就会在胸臆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