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山上水库\陈德锦

2024-01-02 04:02: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前深水埗配水库内一景。

  一口气跑访了两个红砖建筑物,都已属历史级保留状况。一个是前香港仔警署,一个是前深水埗配水库(建于俗称“主教山”山上)。跑访两个建筑的感觉可谓完全不同。

  现改为蒲窝青少年中心的旧警署,位处香港仔石排湾。我在熙来攘往的大路上问一个女学生蒲窝所在,但女学生摇头说“不清楚”,可见此地已非人所常往。通向这建筑物的一道石级路两旁有不少土地神位,有个女士在摆放祭物。我走上一段倾斜度甚高的车路,瞥见红砖微露时已气喘吁吁。这座爱德华风格的屋子,与大埔旧北区理民府、柏架山林边屋如出一辙。高居临海,当年或可纵目监视海上船桅活动,时移世易,今天被厚厚的树丛遮蔽,已失去那睥睨的面目和守备的作用。

  访寻红砖建筑的最后一站不是旧式房舍而是配水库。在上世纪初,香港市民主要靠地下水为饮用水,后来当局陆续在河谷地带兴建了储水库(俗称水塘),增加存水量。所谓配水库,是用来储存来自“水塘”的自来水,过滤后再经管道输送到家家户户。一般配水库都在地底,而“主教山”这一个却建在山顶,堪称“山上水库”。

  中午时分,攀上有石级山路,看见两边有些健体设备供登山晨运者使用,还有几张乒乓球桌。到了配水库入口,守门的管理员说:“需预约。”以为白费气力,但他说下午时段或有空位,只剩几分钟预约时间。幸及时用手机办好,早十五分钟就放行。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在摄影镜头下成了不折不扣的古蹟。

  原来水库的平顶已在海拔七十米高,如立在半空上。可以想像半世纪前弃用时,这水库就被林木掩蔽,出口或被土石封藏(如早年的防空洞),然而又是何以被发现而重见天日?这一切可待研究记录。

  由一百零八根石柱撑起、直径四十米、高九米的立体圆形水库,假如灌了水,就可游泳划艇,所以有人说它像罗马浴场,又酷似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地下水库。但红砖的砌建是在水库哪里?走下工字铁搭起的楼梯由平顶一步步往下走,便见花岗岩石柱的顶部用红砖架构出半圆形的拱券,砖法排列是“欧式砌法”(Flemish Bond),俗叫“梅花丁”,是一种讲究强度的砌砖法。举头看见密密排列的拱券撑起了水泥平顶,才不怕有塌陷的危险。

  这两个完全不同功能的红砖建筑,已活化的一个已没有多少人走访,也许我们感觉它还有实用价值,而已没有实用价值的配水库反而带出一种建筑美学。我走下“主教山”时,想的却不是泳场浴池而是水资源的珍贵。毕竟我们曾有制水的日子,即使今日水库常满、东江之水源源而至,珍惜涓滴仍是不可或忘的一句老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