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音乐剧《大状王》讲述广东状王方唐镜的故事。\剧照
这几年虽没以前那么关注剧坛动态了,但香港本地有什么新戏,我还是会择优观看。没想到香港话剧团年度演出季中最让我满意的竟然是重演的原创音乐剧《大状王》。
举凡熟悉音乐剧的人,想必对大中华区原创音乐剧都小心翼翼。就算是香港话剧团的原创音乐剧,以看过的而论,至今也无令我满意者。但《大状王》一扫我对华语原创音乐剧的坏印象,不仅故事合理,人物建立成功,情绪流顺畅,而且高世章的音乐是一种自我意识极为清晰的艺术创作,用主导动机将人物和情节完整串联起来,再也不是点唱机般东一曲西一首了。剧中音乐风格多变,融合中西,又绝无乱来。岑伟宗的词贴合人物与剧情,抒情歌曲催人泪下毫不做作,快歌与情节和动作高度配套,听得人直呼过瘾。
话剧者看剧作家、导演和演员阵容已可大致判断是否值得看。但原创音乐剧则要万分小心,虽然早在二○○五年,作曲家三宝已经创作了原创音乐剧《金沙》,但大中华区的原创音乐剧基本还处于未入门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先天不足却急于原创。
我向来认为,作为纯粹舶来品的音乐剧,要先学习再原创,第一步是大量引进和欣赏英美成熟剧作,接着大量翻译和排演英美名剧的中文版,甚至在制作上应直接与原版合作,学习先进的制作流程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全方位的人才,无论是演员、作曲家、编舞,抑或导演都需要大量的正确实践经验来引导创作。这里我必须强调英美音乐剧,因为音乐剧起源于英国,成熟于美国,是一种非常盎格鲁撒克逊的戏剧形式。德法亦有不少原创音乐剧,但大部分剧作与音乐剧的精神内核脱离太远,更像是一种有剧情的歌舞杂耍秀,尤其是法国音乐剧,这种形式上的涣散现象更为严重。如果没有Cameron Mackintosh的制作,法国作曲家Claude-Michel Schönberg的《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和《西贡小姐》(Miss Saigon)大概率不会如此成功。
相对内地,香港接触英美音乐剧的时间更长,实践经验也更为丰富。如果从一九七二年顾嘉煇作曲,黄霑、庄奴等人作词,潘迪华主演的《白娘娘》算起,香港原创音乐剧已经走过五十馀年。一九九二年杜国威编剧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严格意义上仅是有歌舞表演的话剧,不算音乐剧;不过此剧的成功催生了春天舞台这个主攻音乐剧的剧团。香港话剧团自一九八○年翻译演出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和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划时代名剧《西区故事》(港译《梦断城西》,West Side Story)以来,已有四十馀年的音乐剧排演经验。在这几十年中,香港话剧团从未停止过复排英美音乐剧以及原创音乐剧的尝试,但即便二○○三年推出的《酸酸甜甜香港地》集合了顾嘉煇的曲、黄霑的词、何冀平的剧本、蒋华轩的编舞以及毛俊辉的导演,最终也是反响不一。
原创音乐剧难以成功,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剧本差,情节逻辑弱,人物形象建立失败,导致情绪流不顺畅,观众难以共情,甚至感到尴尬。二是音乐为写歌而写,缺乏完整性和作曲家的自我意识。《大状王》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主创团队在剧本和音乐创作上达到了相当高的完成度,这是整部剧的基础所在。
音乐剧的本质是戏剧,这是其与歌剧最根本的不同。许多人以为只要音乐动听、场面够热闹就是一部好的音乐剧,这样的认知只会将音乐剧带向杂耍歌舞秀的泥潭,属于返祖现象。当代音乐剧剧本表达的可能性极多,绝不属于肤浅的艺术类别。
剧情逻辑的顺畅与完整是人物形象建立的基础。张飞帆为《大状王》写的剧本在细节上十分考究,前后逻辑连贯一致。比如虽然方唐镜飞扬跋扈作恶多端,却偏偏留了个天天记录他所做坏事、且从不给他留面子的丫鬟杨秀秀在府中,这样的反差一定会让观众产生疑问。仆人阿财问为何留这么一个丫鬟时,方唐镜自己嘴硬说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就喜欢有人在一旁说点不中听的,但其实这为后来杨秀秀透露方唐镜当年从妓院老鸨手中救下她的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从逻辑上也理顺了方唐镜良知尚存的人设,为后续的转变提供了合理基础,从而人物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善恶两分。诸如此类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细节还有许多,不再一一赘述。
剧中主要人物都具有多面性,且人物情感的变化不是直线逻辑,有反复有纠结才更符合现实,也让一些剧情中的情绪爆发点更能触动人心。比如阿细、方唐镜和杨秀秀两人一鬼回乡找宋大妈这场戏,是人性复杂中一丝温暖的流露,正是因为前面的剧情将人物情感建立到位,才让《有阵时》这首歌可以不动声色地让观众情感破防。
当然并不是说《大状王》的剧本无懈可击,有些细节若能进一步打磨,则作品还能更上一层楼。例如,为何京城的万寿堂会千里迢迢来广东聘请状师,这个情节是全剧逻辑欠打磨的地方之一。即便方唐镜名扬岭南,以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这一情节都有牵强之嫌,广东状师的官话能力堪忧,且地方状师如何能出名到获得京师达官贵人的延请?若能添加合理理由则剧本细节便臻于完美。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