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东西走廊/纽约“万国学舍”\海龙

2024-01-22 04:02: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万国学舍纪念匾额。\作者供图

  纽约晨边高地哥伦比亚大学左近有个远近闻名的“万国学舍”,它滋润过近代中国留学生并在一众中国现代名人的日记、回忆录中名堂响当当。中国现代作家和如雷贯耳的名人如胡适、顾维钧、闻一多、曹禺、老舍、林语堂、张爱玲、唐德刚、夏志清、董鼎山、贝聿铭等都在这里住过而且受惠于斯。今年是它建成整整一百周年纪念。

  万国学舍的全名叫纽约国际之家(International House NYC),也称 I-House,是一所为研究生、学者、实习生等提供服务的私人、独立、非营利性住宿的项目中心,位于美丽的哈德逊河西岸。它建于一九二四年,属意大利风格建筑,并于一九九九年作为国际住宅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名录。万国学舍接待过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学人;日常住户约七百多名学生、学者,其中约三分之一来自美国。其服务宗旨在于促进跨文化跨学科跨领域交流和提升领导力,近一个世纪来,它接待哥伦比亚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演员戏剧学校、纽约大学、曼哈顿音乐学院、纽约协和神学院、哥大师范学院以及纽约市立大学的数万名莘莘学子。

  据舍史介绍,万国学舍的创立还跟中国留学生有关。话说一九○九年,基督教青年会官员哈里.埃德蒙兹在哥伦比亚大学台阶上偶遇了一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无处可居。缘此,他开始努力筹集资金建立I-House,以促进双方之间的关系。幸运的是,一九二四年在小约翰.洛克菲勒的资助下万国学舍开业。后来他又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以及克利夫兰道奇家族的类似学舍提供资金。洛克菲勒的家族后代也参与董事会并支持万国学舍事业。

  万国学舍的座右铭为“兄弟情谊必胜”。其后这项福利事业也延伸到了全美和国际社会,包括美国费城、哈里斯堡、圣地亚哥和华盛顿特区;法国巴黎,澳洲墨尔本、布里斯班、悉尼、达尔文和卧龙岗;加拿大艾伯塔省;新西兰奥克兰和英国伦敦。它服务并接待过世界各路名人以及美国政要、欧洲政要乃至日本天皇等。洛克菲勒家族充当名誉主席,其他参与管理并名列其中的要人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福特,美国国务卿史汀生、马歇尔、基辛格等人。而当年囊中羞涩青葱岁月学子时代入住过这里的名人更多,其中不乏国家总统、首相、联合国副秘书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斯卡奖得主、大学创校校长、政治家、小说家、演艺明星、名记者、银行家、慈善家等。各路英豪忆当年时多满怀挚情和感念回忆起它,并宣扬它的精神、现身说法、捐款支持这个温暖过他们的温馨的居所。

  万国学舍风景一流,旁边是纽约地标建筑河滨教堂和美国著名景点格兰德总统墓,脚下是河滨公园。此处步行到哥大是五分钟路程;而且每天面对哈德逊河夕照,占尽地利。学舍内部空间敞亮高耸,设施华贵且舒适,更有各种学习和游乐设备、会议室、图书馆、会客厅、舞厅、高级餐室和礼堂等,而且非常经济实惠,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它的确是个难得的好处所。

  当年中国学子初来乍到纽约多投奔此处。而且一传十、十传百,不只是学生,甚至著名学者乃至成名人物也临时以此为家。或暂住或久居以此过渡,接待八方友朋,洗却征尘或同侪相聚缓释思乡情怀,万国学舍施惠于数代中国学子;因此这里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念想。参观这个饱含着历史和沧桑的地方,有如浏览了一幅中国近代文人形迹画卷。这里也展示着历代留学生的纪念品和留言。它像一个民国时代的百摺镜,印着各路学人的足迹:有激情澎湃的演说、风光无限的舞会、风流袅娜的京剧演出和佳节思乡的影像;仔细阅读这些史料和珍闻,足以填补中国学术和文艺史的一个侧面。有趣的是,中国留学生当年献给万国学舍的礼物中有一个大大的牌匾放在中央舞厅的显眼处。上面几个硕大的中国字特别显眼,走进一看,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亲书的“四海兄弟”。跟万国学舍的宗旨“兄弟情谊必胜”相映照,这个题词倒还真的很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