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红磡都市公园(第一期)设有消防车辆展示区、长者健身园地、凉亭等,日前开放予公众使用。
我家的楼下原是巴士总站,再前方就是渡轮到北角的红磡码头;巴士总站拆迁到临近嘉里酒店的底层之后,空地就成为儿童游乐的地方,不久就被一个个水马围将拢来,大兴土木。
究竟会建什么?家人、左邻右舍都在议论纷纷。我们这儿的几栋楼,面临维多利亚海港,对面就是港岛,可以看到璀璨夜景,也可以看到风云变幻,无敌海景,大型节假日还可以一开窗户,就看到斜对岸的夜空发放灿烂的烟花的热闹场面。这样的居住环境,业主最担心的可能是开阔视野的空间突然起高楼,挡住了好看的风景。人同此心,地产商如今带客户看楼,一定会打开窗户介绍。如果窗面海,楼价定会高出不少。
后来,住客的疑虑慢慢打消,因为如果是建高楼,必然要打地基,地面会挖一个大坑,之前所见的现状是工人们不规则地挖小坑、种树等等,显然不是建大厦的模样,而是打造一个公园的必要步骤。只是大家平日忙碌,也无法百分百证实。
我家住在十四楼,每每俯瞰,都可以看到建筑工人在刮风下雨、烈日暴晒下铲土操作,十分辛苦;夏季里,一旦连日暴雨,挖出的小坑涨满了水,又得重新整理。每天看下去,进度好似很慢,去年九月出外旅游回来,往外一看,哇,一个公园的雏形居然已经形成了!
远看,公园花草深浅有序,空地中间铺满人工培植的绿草皮,几种运动设备一列排开,泥水跑道漆红髹绿,还将一辆服役十八年、于二○二一年退休的泵车(消防车)安排在公园一角,略加改装,玻璃壳里陈列着所有器械,逐一配备文字解说;车子造型古董,既让市民一家大小增加知识,也可作为拍照背景留下纪念,可以说公园设计得别具创意。公园草地一角,还有一对卡通动物公仔竖立在一圈花圃里,为公园倍添童趣。
因为刚刚建好,树木还没长大,太阳光强烈的时候,有盖座位略嫌不够,难免会受到日晒,我们还是盼望于时日越久,树木茁壮,像北角码头前的公园一样,成为大型的休憩公园。总的来说,黄埔花园海边的这个“红磡都市公园”的休憩座位,有盖的木长椅、没有盖的环形水泥座位,供几十人坐是绝对没有问题,绰绰有余的。这一点我很是欣赏,觉得非常人性化。
由此联想到历年来,香港市政为这座城市的美化、绿化做了许多工作。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见缝插针的建造“市肺”的策略。只要你到香港的大街小巷随意走走,就会遇到不少市肺:有时,它就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公园;有的就是小市肺,种一两棵树,安装三两木靠背椅,给走累的长者、孕妇坐下来休息,都设想得很周到。市肺这两字,非常贴切形象,就像一个受喧嚣、沙尘滚滚的外界污染包围的城市躯体,人们无处逃避,可以逃到这过滤肮脏空气的淨地喘息、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一样。有时,空间不足以形成小市肺,也会在十字路口的一块多余的方块,列一二座椅,顶一个小盖都好,像我所在的红磡的一条步行街,不长,一侧就立了五六排木长椅;旧区一处洗手间前的小空地,树木旁居然也有一排长木椅供两三人坐下休息。不止于闹市区,连海滨、码头岸边都有,这种情况在港九和新界颇为常见。这样的设计不但想得细心周到,将市政工作做得人性化,真正为市民服务;而且在柔化、美化、绿化灰黑二色的钢筋水泥森林方面贡献出色。在我看来,香港的城市花园在东南亚毫不逊色,也许,还可以为长寿城市香港提供更好条件再立一功。
红磡都市公园(第一期)日前开放予公众使用。街坊们携小偕老进入休息运动。公园仍有部分在施工中,我们期待红磡都市公园全部完工,更多人能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