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镜观中国\李 梦

2024-02-22 04: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作品。

  近来在中国环球电视网纪录频道(CGTN Documentary)看到一套让人心动的纪录片《镜观中国》(Through the Lens: China)。我向来对“摄影”和“旅行”这两件事着迷,纪实摄影师恰恰能将此两项职业/兴趣巧妙结合。按动快门的当下,纪录的是个体、是城市、是乡村的某个瞬间,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镜观中国》以群像方式,记述一众外国摄影师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游走中国、拍摄中国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国门渐敞,并开始融入世界发展。外国商人来华开办公司,留学生学中文,包括摄影师在内的外国艺术家好奇于这个古老文明国家的历史与现今,纷纷来到中国采风、写生,尝试记录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如何在东西文明交融互动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节奏。从法国人马克.吕布(Marc Riboud)到日本人秋山亮二,从意大利人艾杜安奴.马达罗(Adriano Màdaro)到阎雷(Yann Layma),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摄影师,不约而同将镜头对准中国,在城市、在乡间,从南方到北方,揭开彼时此地的神秘面纱。

  相较于东方山水自然,人,才是这些摄影师倾心关注的对象。不论秋山亮二作品中开心笑着的小孩,马克.吕布镜头中的老北京或是阎雷捕捉的贵州侗族乡景,生活在当地的人们从不曾缺席或离场。他们无意拍摄明星名人,对宏阔盛大的场面似也不感兴趣,而更乐意用其作品呈示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喝可乐的小男孩,去市场贩猪的农夫,或是公园里打太极的一群老人。他们乐于拍摄人像,不仅仅因为人是故事的载体,更在于此处的人们给予这些他乡来客以亲切、友善与温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秋山亮二在北京王府井无意拍到一位好奇向门外张望的小女孩,没想到数十年后,收录这张相片的秋山亮二作品集《你好,小朋友》在中国出版,相中女孩竟千里迢迢前往日本拜访,只为谢谢秋山为当年的自己拍摄了人生中第一张彩色相片。而马达罗至今记得,他在一九七七年登长城拍摄时遗失了相机,本以为辛辛苦苦拍摄的相片再也不见,没想到第二天回到酒店,打开房门,竟见到相机完好无损地回来,更附有一封手写英文信,提醒他保管好财物并祝他享受在中国的旅程。这些故事,即便隔着数十年光阴,今天提及,仍感人至深。为黑白或彩色影像增添温度的,从来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爱。如是温情,才是这些纪实摄影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爱上中国的原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