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清华大学历史建筑群\侯宇燕

2024-03-19 04:03: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春暖花开日,偶然路过清华新林院,发现乙二号院旁边钉了一块牌子:清华大学新林院历史建筑群。心里一阵兴奋。十一年前周文业先生的提议终于得到了落实。想必在胜因院、布吉院这些幽静的校园一角,也挂上了类似的牌子。

  怎样保护历史遗存?重新体现高等学府中国哲学、文化幽雅、淡泊的精神风貌?十一年前《永远的清华园》再版之际,在照澜院的清华校友总会所在地,古老的、窄窄的、原名南院的深邃房子里,教授周文业拿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建议校友总会的领导在这些老房子前钉上前主人的名字。那么这些前主人是谁呢?据前来参会的前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老清华资深馆员唐贯方之子唐绍明回忆,抗战以前,清华园主要有四片住宅区。一是北院,一是西院,一是旧南院(以前叫南院,就是开会所在地照澜院),一是新南院(即新林院)。不少人家都住过不止一个地区,但南院似乎是战前几乎所有人都曾住过的地方,可见它的重要。如梅贻琦先住南院,从美国回来后搬至甲所;冯友兰也是先住南院,后搬至乙所;俞平伯在新、旧南院都住过;朱自清战前曾住南院单身宿舍,后至西院,战后住北院;陈寅恪一九三二年左右从南院搬到新西院,一九五二年由住在南院几十年的唐贯方一家迁往陈寅恪旧居;闻一多住过西院和当时还非常漂亮的新南院(新林院)……

  抗战复员后,学校为几处较新的幽静住宅区起了有些仙风道骨的名字:胜因院、布吉院,其实是为了纪念云南八年的生活。陈岱孙战前住北院,战后迁至新南院;老清华著名的外籍教授温特先住北院,战后至新修的胜因院;李广田在胜因院和新林院都住过……

  可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住宅区,共同见证着中国二十世纪的教育史、科学史和文化史。这里会唤起人们对寻找“皈依”的意识,一种被情怀所浸透的信念。典型本就是从具体时空中生发出来又能弥漫于天地之间的价值生活。学校开了一个好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