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客居人语/淡忘的“南风窗”\姚船

2024-03-27 04:02: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与故乡的朋友在电话中閒聊。

  他说,近来天气忽冷忽热。温度回暖时,屋里墙壁渗出水珠,地面湿漉漉的,伸手就可把空气“拧”出水来,黏黏的令人很不舒畅。

  南方的海滨城市,每年三月,和暖的气流带着海洋的湿润向北吹来,遇到一股南下的冷空气,雾气自然凝结成水珠,形成所谓的“回南天”。潮州人称为“反春”。此时霉菌滋生,等到艳阳高照,人们会翻箱倒柜把衣物拿出来暴晒。

  我仍未离开故乡远行时,住在一座三层洋楼的楼下,自然也深知这种潮湿气候的影响。那时科技不甚发达,一般百姓没有抽湿机可用,只能打开窗门多透气。不过,“回南天”一到,也显示夏天接踵而来,那暖阳抚人的夏日就在眼前,心里也充满憧憬。

  聊到往事,我和朋友似乎都像打开记忆的闸门。他话锋一转,问道:“还记得你的‘南风窗’吗?”我一时愣住,脑海里的“滑鼠”迅速转动,终于翻到了那不经意被遗忘的一页,回道:“记起来了。”

  这里说的“南风窗”,并非真正开在墙上的窗户,而是那个时代在潮汕地区颇有热度的流行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地物资比较匮乏,食用品都是凭票供应,一般民众工资收入有限,生活紧绌。

  因为是侨乡,不少家庭有亲人在香港或南洋。血浓于水,他们会寄钱回来扶持家人。而且,政府为鼓励外汇,汇款还能额外发给侨汇证,凭证按金额多少,可到“华侨商店”购买一定数量的粮油和其他货品,包括棉布和烟酒茶叶等。

  相对而言,侨眷和香港同胞在内地的家属,因有外来支援,生活宽裕一点,就被人戏称有“南风窗”。如果某人家有客从香港来,拖着几个装得鼓鼓的红蓝白编织袋入内,常会引起邻里羨慕的眼光。

  那时我的家人都在加拿大和香港,因此也被加入到有“南风窗”一群。起初我也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原来屋子窗门朝南的会冬暖夏凉,比较舒适,倘若朝北,恰好相反,正如潮汕俗话说,“向北厝,寒暑无处去。”

  扯到“南风窗”,朋友调侃道:“那时候,因为你能买到较好的茶叶,我们常到你那里喝功夫茶,享受一点‘南风’。”“是吗?”大家常来走动聊天,原来也与这有关。他笑说:“其实,现在物资丰富了,更多人手里有钱,商家还得敲锣打鼓、大卖广告来促销货品,谁还记得什么‘南风窗’!”

  随着改革开放,凭票限额购物时代早已结束。记得刚废除各种粮油票证时,他还在信中含几张旧粮票给我,表达欣喜之情。

  他女儿在深圳工作,所以老两口退休后常去那里,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我随口问他:“最近还去女儿家吗?”他说:“去了,刚回来不久。这次又去了香港,那里仍很有特色,吸引人。这些年我们去了三次。第一次拼命购物,第二次享受美食,这一次算是真正旅游,悠閒看景点。”停顿片刻,他又接着说:“从前看香港,遥不可及;现在,来回很方便。而且,还有更多香港人也来深圳购物、度假,享受美食佳馔。那时,谁敢想像今天的景象,两地互通往来这么密切。”

  我也有点慨叹,难怪“南风窗”这三个曾响当当的字,渐渐被遗忘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