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江南百花鸡\方晓岚

2024-04-09 04:02: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陈梦因所著《食经》至今已再版多次。下图:江南百花鸡。

  家翁是著名美食作家陈梦因(一九一○至一九九七),身为《星岛日报》总编,因每日要看报纸大样,便自嘲为“特级校对”,并以此为笔名。家翁在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三年出版的《食经》十册,七十多年来在香港和内地再版多次,二○一九年应商务印书馆之邀,出版了《食经》珍藏版上下两册,售卖至今。除了《食经》,家翁著书还有《粤菜溯源录》、《讲食集》、《鼎鼐杂碎》、《记者故事》等。

  《粤菜溯源录》是家翁特级校对晚年的一部力作,书中记载三四十年代的“食在广州”各系之源流、历史掌故,以及逸闻轶事。

  广州饮食最辉煌的年代,就是三十年代陈济堂主粤政时期,那时家翁还是一个年轻记者,但他交游广阔,与陈济堂一家甚为熟稔。父亲当时经常出入于广州著名的四大酒家:南园酒家、西园酒家、大三元、文苑酒家,这四大酒家主理厨政的都是高手,善于策划和创新菜式,而家翁生性爱好美食,头脑灵活,就经常被邀帮忙“出桥”。当时名噪一时的一道菜式,就是由文苑酒家所创的“江南百花鸡”。

  这是一道细腻的工夫菜,粤菜中的“百花胶”,指的是虾茸做成的虾胶,娇嫩的粉红色,令菜式倍增贵气。“江南百花鸡”的做法是把新鲜鸡的肉和骨拆出,保留全隻完整的鸡皮,再把虾茸和鸡肉酿回鸡皮内,重整为全鸡,蒸熟后切件淋上琉璃芡。

  父亲喜欢在家请客吃饭,他会先提早订出菜单,交由我们去张罗,跟着他就不理了。在我家的众多宴客菜式中,我们最怕父亲的菜单中写有“江南百花鸡”五个字,有段日子见到它就如噩梦开始。本想支支吾吾申请改个菜式,豉油鸡?白切鸡?父亲说,某某老爷子来吃饭,他的牙不好嘛,这个“江南百花鸡”最合适了!(噢……唯有多做隻拆骨豉油鸡作后备!)

  虽然手拆全鸡去骨,以及鸡腿肉要全部去筋,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难度,但是,鸡肉与虾肉是仇家,最怕的是做出来的馅料有霉味,这样整碟菜就不能吃了,但未切开上桌时根本不知道是否有霉味,这才是终极的噩梦!

  就是因为曾经尝过几次失败,后来经苦苦思量和实践,终于有了心得。怪不得父亲在《食经》中说这道菜:“厨师们为了简便,大多数在制作虾胶时没有加进鸡茸。”原来厨师们也不是只为了省工夫,更重要的是避免产生最麻烦的霉味而被食客们责骂。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最终悟出做“江南百花鸡”的要诀:首先是一定要用活虾来做虾蓉(虾胶/百花胶),冷藏冰鲜或死虾完全不行;案板(砧板)和菜刀一定要事先彻底清洗并用沸水淋过,抹干及晾干才用,过程绝对不能偷懒;剁好的虾蓉如果搁置时间长了,会收缩及分离出部分液体,是一种浓度低的溶胶,再拌入鸡肉中,肉质就会容易变霉,所以虾蓉必定要即做即酿即蒸。紧记这三项,就可以避免“江南百花鸡”的虾鸡馅料变霉。

  近十年多我们教出了一位徒弟叶冲,他本是做印刷的商人,五十多岁退下来后閒游无事,终日弹钢琴和打高尔夫球。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本来对中菜没有认识的人做了我们的徒弟,现在主理一家很成功的私房菜“冲菜私房菜”,食客无数,曾接受多份杂志报章以至电视节目的访问。叶冲做的就是我们陈家的私房菜式,包括《食经》中的菜式,其中一道拿手好菜就是传统做法的“江南百花鸡”。近日中央电视台来香港拍摄“香港之味”,曾在冲菜拍摄了这道菜式。

  我和陈纪临年纪大了,若要按照传统古法花个多小时工夫,为“江南百花鸡”去骨挑筋,已是力不从心,幸好有徒弟传承手艺,足以慰借陈家两代人。

  敬爱的家翁“特级校对”陈梦因,感谢您用文字为传统粤菜留下大量珍贵的纪录,更感谢您对我的教诲和指导,真的好想好想,再做个“江南百花鸡”给您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