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香港的雨\余乘桴

2024-04-11 04:03: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淅淅沥沥的雨时常让我想起故乡重庆的雨。好像记忆中每个季节的重庆都有雨声,从小刻印在脑海中的那股清凉感觉,无论走到哪座城市,只要下起雨来,那感觉便又涌上心头。以前很喜欢下雨的时候躲在被窝里,哪怕不起床也要赖在床上听雨声。仿佛因着那雨的缘故,被窝也显得格外温暖了,这时候难免少不了妈妈唠叨起床的声音,因着那雨声,妈妈的语气也变得分外温柔,忍不住又赖了一会儿床。下雨的乐趣,小时候是有了慵懒的借口,稍大点,到了大连读大学的时候境况又不同了。

  又想起之前读大学的时候在大连经历的雨,或者说旅顺的雨是我见过最任性的雨。有时候稀稀拉拉的倾盆而下,有时候细细碎碎得让人心痒,或许是因为海风的缘故,总是难以判断雨的来向,即便是你撑着伞,也极有可能全身淋透。于是这就让我觉得南方的雨是不同于北方的雨的,中国太大,不同地域本就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因着那不同的自然环境,雨自然也是不同,人的感受也自然是不同。

  小时候的雨是充斥着慵懒和泥土、树叶清香的感觉。以至于每次试图回忆的时候,想起的都是某个周末夏天的傍晚,在近郊的别墅里,因为雨太大的缘故,所有的人都放松了下来,母亲记挂了很久让父亲教她如何打麻将的事也摆上了日程。于是,我、母亲、父亲和帮佣四人便在一楼客厅的地方铺上了一床凉席,在屋外噼哩啪啦的雨声和微微风声中,父亲教我和母亲如何打四川麻将。也许是这个画面在我的童年经历中实在过于美好,以至于每当我想要回忆重庆的雨时,那天的画面就会第一时间浮现在我的脑海,凉席的触感和竹篾的清新香味,雨刷刷落在屋顶敲打的节律,还有湿润的空气中,父亲和母亲温和又恩爱的场景好像一直就定格在那里。

  后来定居在香港,香港的雨季从春天开始发作,夏天一直持续到十月底左右。除了暴雨,每年大概还会挂两三次八号或以上的台风风球。各家为了防止窗户在刮风的时候被吹损,还会用胶纸贴上叉或米字,不少商户也不例外,算是香港暴风雨天里的一大特色。

  刚来港的时候住在大围,每天都会从新翠邨前的一排排绿树前路过,然后上八爪鱼桥,再去返学。所以在刚来香港的时候,每当下雨路过那条必经之路,那股泥土夹杂着树叶的味道,让我总是想起记忆中重庆的下雨天,在初初到港没有任何熟人朋友的时候,这隐约中带着熟悉的味道确实激起了我一定的归属感。

  时间久了,发现香港的雨很少是绵绵细细的,也很少像少女的脾性捉摸不定,它坚决又利落,下起雨的时候就是颗粒分明地来,并且持续性地落好一阵子才会停歇,绝不会像闹别扭或估计耍脾气的小孩,间歇性在消停和折腾中让你把握不了出行的时机。而雨鞋和雨伞在香港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下雨的时候,发现街上许多人常不会撑伞,但这在香港可不行,那雨势分分钟让你投降,加上空气湿度大,淋雨之后也更容易感冒生病。

  后来在九龙和港岛工作之后又发现,上面对于雨鞋和雨伞的论调可能又要打折,因为香港的骑楼以及不同大厦或商厦之间的廊桥都可以避雨,反倒对许多往返写字楼和地铁站的打工仔来说,雨伞也并不一定是刚需,尤其是本身可能住在地铁上盖的人来说,在许多的点对点之间,可能全程都不撑伞也不会淋到雨。香港又被称为海绵城市,因为它针对雨季的排水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堪称优秀,一个城市因着本身雨的特色而造就另一个城市管理的奇迹,也可以说是让香港成为福地的一大助力。

  我其实是一个喜欢听雨,也喜欢在雨中漫步的人。大概是因为生性浪漫,便觉得雨自带诗意属性,在雨中漫步的时候,被雨包裹起来之后,人便有了难得的高度专注和对四周更敏锐的感触。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喜欢香港的雨,无论撑伞或者不撑伞,雨落下的时候,整个城市都变得安静了下来,与平日里燥热和浮华形成了一个对比,冲刷了城市日夜劳作不停的疲惫,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另一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