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没有笑容的奥本海默\陈 安

2024-04-16 04:03: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电影《奥本海默》剧照。

  去年一开映,《奥本海默》就获好评,我也就不急着去看。待今年奥斯卡颁奖仪式一举行,第二天我就去影院,向这部荣获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男配角、剪辑、摄影、原创配乐七项奖的电影致贺。

  口碑载道,影评篇篇,毋庸赘述,我只想从一个角度来说说观后感:从影片开始至结尾,奥本海默脸上几乎从无笑容。中文成语“笑容可掬”、“喜笑颜开”都不适用于他,倒是“愁眉苦脸”、“哭丧着脸”比较贴切,难怪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称他为“crybaby”,一个“爱哭鬼”。

  杜鲁门为何给他这个绰号,我尚未检索到详情,但问题油然而生:这样一个被誉为“美国普罗米修斯”、“原子弹之父”的大人物,为什么是一个“爱哭的孩子”?

  看着影片,我似乎会慢慢理解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这个纽约人,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毕业生,理论物理学家,经历了怎样艰难、坎坷甚或痛苦的一生。

  是的,奥本海默在科学事业上是有雄心的,也有说他是有“野心”的,也确实只有他这种抱有理想和抱负的人,才会在二战的炮火声中挺身而出,跑到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去主持“曼哈顿计划”,带领两千五百人,用三十六个月设计、制造成功第一颗原子弹。

  在爆炸成功的现场,你瞧人们欢呼雀跃,大全景是一片沸腾的海,可特写镜头的奥本海默的脸十分平静,银幕上接着突然出现的是大爆炸的超强光和红色火焰。这是他联想到了原子弹真扔到地面上产生的可怕效果。后来,当两颗原子弹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施威震惊世界的时候,奥本海默脸上自然没有丝毫笑容,因为他的心在被煎熬,心情是沉重的,甚至是沉痛的。

  对这两颗原子弹,见仁见智。有人说,原子弹结束了二战,之后就没有发生过世界大战,所以“原子弹能永远阻止战争”。有人则说,奥本海默“给了世界毁灭自己的力量”,诺贝尔奖评委也就漠视了他。影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说,奥本海默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为什么?“他就是毁灭世界的人,还有什么人会比他更重要吗?”

  爱因斯坦曾说:“我不认为我是原子能释放之父”,奥本海默则似乎没有否认自己是“原子弹之父”,但他和爱因斯坦一样,其主要科研目标是和平利用原子能,极力主张对核武器实行民间和国际控制。爱因斯坦尽管曾敦促美国政府赶于德国之前发展原子弹,但战后他一直致力于反对核扩散,成了科学界一面保卫和平、制止战争的旗帜。奥本海默则再也没有雄心或野心去研制氢弹,使他发怵的是:难道再来一个广岛或长崎吗?他坚定地说:“不!”

  奥本海默以技术上和道义上的理由极力反对制造氢弹,而当时极力主张研制氢弹的正是奥本海默的一个洛斯阿拉莫斯同事,反对先造原子弹的匈牙利裔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此人结果成了“氢弹之父”。后来正是这个“氢弹之父”在关键时刻把“原子弹之父”推进了火坑,你想,这种时候,奥本海默脸上会有笑容吗?

  那是一九五四年,正是麦卡锡主义猖獗之时,奥本海默时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咨询委员会主任,却在乌云压城山雨欲来的一天,被撤销绝密工作许可证,也即撤销了他的一切职务,罪名有二:与左翼分子交往,阻挠氢弹研制工作。他的弟弟弗兰克,还有他的一个女友,曾邀请他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影片用黑白颜色拍摄当时的窒闷冷酷气氛,在一个个闭门听证会上,奥本海默被质疑、被审问、被批判,他哪能笑容满面呢?当然也不能冷笑,更不会谄笑。

  泰勒也出现在银幕上,在科学家听证会上,他是唯一说此话的人:“奥本海默不应该被发给安全许可证。”不过,他背后有个更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海军上将路易斯.施特劳斯,他是一个衣冠楚楚、善于拨弄人心的人,首先提出撤销奥本海默绝密工作许可证的就是他。他曾鼓动原子能委员会一名成员给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写信,说“J.罗伯特.奥本海默很可能是苏联间谍”。而胡佛,在麦卡锡嚣张时期正是迫害左翼、自由派持不同政见者的元凶。

  奥本海默最后被鉴定为“忠诚公民”,电影尚未拍到那个时候,所以我不知道他对此“平反”有没有露出笑脸,但这个鉴定规定他再也不能参与政府科学研究项目,我想,这位一生从事科研的“爱哭鬼”或许还是笑了一声,但一定是苦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