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左手的文学\海龙

2024-05-10 04:02: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西方研究汉学的人认为古代中国是个诗国。因为旧时中国读书人差不多都会写几句诗。即使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人,一般识文断字者也基本上能诌几句诗。俗语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诌”。这“诌”既含着贬义,也有一种移花接木附庸风雅和瞎编乱造的“作”和“装”的快感在。别小看这“诌”,它要有些底子的;能诌诗,必须读过不少诗,有了积累才能拼接或借景抒情。

  诗是古时读书人的看家本领。因为中国文人的祖师爷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读书人若不读诗,几乎快被看成了大逆不道。孔子将《诗经》作为培养弟子的启蒙教材。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简直成了人生的百科全书。其实,西方也崇尚诗,如古希腊唬人的学问都以“诗”命名,荷马史诗、悲喜剧曰诗剧,而研究文艺、历史和美学的人文之学曰“诗学”。──诗有那么重要吗?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其实没有关系。不爱文学的人无虞生存,但他们的生命中或许会缺少一抹亮色。古人的“诗”其实乃我们今天广义的文学之谓。古时写诗是读书人的底色,下自孔乙己上至皇帝,乃至所有的政府高官和一般文员都能诌诗──你可别小瞧这本事,这是中华文明的人文资源及修养优势。熟悉西方中古史的读者大概知道,在漫长一千年的中世纪时光里,欧洲有很多王公贵族、骑士官绅甚至国王都是文盲呢,遑论写诗。这样一比,就知道为什么老外会甘愿承认我们是“诗国”了。

  但是诗不能推动科技也不能拉高GDP,我们古代太看重诗而轻视数理化和科技。“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一点,鲁迅看得最明白。但是炮我们需要,诗有时候也必不可少。炮与诗并存不矛盾。

  诗的国度培养诗的情怀。童年,人们大多都有文学梦,或多或少喜欢听故事、读诗或阅读画书画报。有的人把这习惯保持了一辈子。

  我曾经在高校讲授欧美文学,后来研究文化人类学。虽然跨了界,但如瞽者不忘视,聋者不忘听,在研究枯燥的考古、进化、阐释学符号学之余思绪会偷偷开小差,蹓跶到旧田园恋栈一刻换换脑子歇歇脚。文学成了我的自留田。

  首先应该有了人,才能有文学。但文学却使人类学和人类社会变得温馨、湿润,有人情味。人类学求实,文学造梦。文学几乎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它给世界带来光明。

  这些年来我两条腿走路,也用两只手写作。右手写理论文章、翻译高头讲章搞小众理论。左手则不能忘情文学,漫游世界的同时写下心得跟读友们交流。歌德曾曰“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长青”。我觉得这句话很贴切,这里的生命之树是文学。所以,我的左手亦能写我心,不可偏废。历史上左手创造乾坤的有的是,我不能创造大活计儿,用心栽培一朵小花奉到读者面前亦感欣慰。

  古语曰集腋成裘。这些年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也比较了不同的世界,有了不同的思考。感谢《大公报》和《北京晚报》等报刊的鼓励,给了我写出来跟读友们共同分享、讨论了砥砺的机会。

  说到左手,我这里有个小贴士。记得我当年查过,美国著名高校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印象中有个左撇子奖学金,金额不菲。估计是左撇子校友所捐专门赞助左手的。但这种偏门奖却几乎少为人注意和申请,多年冷落无人问津导致了它的基金数越来越大成了肥额进而变成了孤额。我劝大家把目光放宽,多浏览看世界,找到人生亮点,你就赢。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百鸟啁啾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