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真正体验了一把成语“如鲠在喉”的滋味。
晚饭时我吃熏鱼,结果被鱼刺卡住了,嚥了几口饭,还是没顺下去,然后吞口水都难受。赶紧医院看急诊,医生检查后说鱼刺比较深,看不见,需要做喉镜取出,花费较高。她劝慰我不如回家歇两天,也许就下去了,我们的身体对异物会自行排斥。我问,如果今晚取行吗?她说可以帮我做。我犹豫了三秒钟,是如鲠在喉熬两天看看,还是抖抖豁豁做喉镜取出来呢?然后决定还是取吧,虽然感觉有点可怕的,要从鼻子探到喉咙里取。
躺倒后,从鼻子里滴了几滴麻药进去,医生让我张口说字母“O、A、E”不停地变换,前后约几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小手术。先用喉镜窥探到鱼刺,后再用器材伸进去取出一根约一厘米长、还不算太细软的刺,仔细端详着这根让我坐立不安的“鲠”,又嚥了一下口水,发现立即舒服了。我问医生,如果鱼刺再深一些怎么办呢,她说那就做胃镜。
这次的经历告诉我,与其让“鲠”在喉咙里待两天看看能否自癒,不如立即取出为快。看这鱼刺的硬度,说不定最后还得做喉镜。
想起小友前几天告诉我,她下了不少功夫的论文选题被别人捷足先登,她只是晚了一步而已,感觉如鲠在喉,很是难受。我理解她的感受,安慰她,事已至此,那就翻篇,只有放下这个选题,重新找个选题替代它,那么这个“鲠”就自然而然地过去了。
生活中有很多如鲠在喉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也够折磨人的。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有根刺扎在喉咙里,吐不出,嚥不下,吃饭喝水嚥口水都疼。这种微小连绵的痛苦又不是心头石堵那么严重,也不似脚下灌铅让你寸步难行。你也能像平常一样做事,但就有苦难言。
也许,生活中说不出的苦才是真正的苦吧。张爱玲早就精准地表达过这种感受:“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齧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十七岁时说过的话,没想到一语成谶,她在美国生活的晚年,一直被“这种咬齧性的小烦恼”追赶着一周搬一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