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那些年在香港追过的落日\小杳

2024-05-22 04:0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维港日落晚霞。\作者供图

  观落日最好的条件是有山有海,有起伏有水岸,有静美有灵动,有前景有景深。太阳只有一个,但落日有无数方式;落日只有一个,但因在不同地方,要么成了日子中的烟火,无声无息沉入细碎生活;要么成了灵光灼灼的惊艳画面,只一瞬一刻,震撼魂魄。

  香港这样一个山海俱全的都市,有太多机会可以观赏到美到极致的落日。

  从大的区域,港岛九龙新界大屿山的中西部和西南部海滨,均有赏落日好去处。有时观赏极其方便,偶然走到驻足抬眼回眸一瞥即可。但看落日,还是要有点仪式感,比如,一个诚心诚意的态度。

  看落日要稍稍等候。在港岛,维港、西环码头或更西端的坚尼地城,可于傍晚时分,步行至海滨,静静守着就可以了。在一艘接一艘的快艇游船破浪而过后,太阳渐渐走进雾霭,投向大屿山的群峦,就成了好看的夕阳。若是恰好有一道云,染云成霞;再来一艘游船,海面波浪层次叠起──夕阳如嫣,晚霞如彩,海浪如金。这场落日盛会万事齐全,完美。

  落日的过程很快,就几分钟。但夕阳落山之后,沉入大海之前,常常还额外附加“返场曲”,余音绕梁──你不妨再等等,这时虽然看不见夕阳了,却有紫霞彩云,今天是一道飞鱼,明天是一只凤凰,变幻无穷,超乎想像。对岸尖沙咀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射出一道橙粉色光,久久不散。如果以全景模式拍摄,自西向东──落日,大屿山山峦,昂船洲港湾及汀九大桥,尖沙咀楼宇及远山──一大片天空,一大片海,落霞余晖,山河壮美。

  看落日要稍稍设计一下。好友刘太曾开车带我和母亲往太平山顶观落日。刘太大家闺秀,温文尔雅,开车却很快,干脆利索。七转八转赶到山上,真的是“追”落日啊,终于目睹了太阳落山入海的最后一刻,不枉一番奔赴。

  闺密Connie曾邀我和妈妈至尖沙咀一○一层楼,三百九十九米的“楼山”上赏落日。从这里正好俯瞰港岛至大屿山的喇叭口海域、葵涌码头和西部群山。这个全景是由下而上的:碧绿色海面,船只、大桥、避风塘水坝和岸边的群楼看起来像玩具积木,天空云淡晖紫,落日忽隐忽现。随着不同时辰,天空颜色不停变幻,如一幅动态油画,疑似莫奈躲在后面不停地画。我们顾不上吃东西,不停地拍照。那天的落日真是一场色彩的盛宴,美得气势磅礴。至今想起,仍是感叹。

  这些落日晚景,虽处都市,景观质量却不输,若由此称香港为“美港”,也恰如其分。于是,每天傍晚小跑到海边赏落日,是很多人的“保留曲目”,也是港漂们共同的记忆。

  行山观夕阳,则是另外一种感觉。跋山涉水看山看海,身疲力竭之余,再看一场落日,这趟行山才算圆满,所有疲累才治癒。

  大屿山的梅窝、大澳,渔村夕阳,渔舟唱晚,宛若桃源深处。坐在海边沙滩,看落日安安静静地燃烧,晚潮安安静静地退去,牛儿安安静静地吃草。港珠澳大桥远远地跟随夕阳绵延而去,似要探及落日归巢。动态画面却有静态之感。

  由中环乘轮渡至坪洲再转芝麻湾,那里的行山径长达二十几公里。密林丛丛间,山复水水复山,走上十个小时,人都走麻木了。几近崩溃时,丛林中突现一处巨石,登上巨石,眼前一片开阔──

  茫茫海面,山岛点缀。视线内左东右西,依次是远远的港岛,离岛南丫岛长洲岛、交椅洲,大大小小的岛屿,海面丝滑,平静如绸。岛屿是黛绿色的,海面是宝蓝色的。天空不见落日,不知是不是云层太厚还是时辰已晚,然而我们知道她曾经来过。波光有夕阳的颜色,云层有夕阳的颜色,雾霭有夕阳的颜色,淡淡的紫,淡淡的粉,淡淡的黄,淡淡的蓝……朦蒙胧胧,如梦如幻。所有疲累,瞬间化入云端。下山竟然有如神助,一路小跑,腿脚轻快。

  回到山脚下的小村落,海边一座小桥一亭灯塔,山坳浅滩尚有余晖嫋嫋。

  在香港,那么多海,又岂能错过海上观落日。曾与一众好友乘船出海,在南区海面漂着漂着,突然发现东边的天空变红了,扭头望向西边,刚才还平平无奇的天空,似乎有魔术大师点化,彩霞漫天飞舞,从西边铺到中间,整整半个天空,各种颜色,美得令人目瞪口呆,然而却找不见夕阳在哪里。高度怀疑是落日故意打翻了油彩盒,此刻正躲在云锦霞缎背后,看着被惊呆的人们,偷偷地笑呢。

  那些年在香港追过的落日,一帧一帧,帧帧俱美,从没让人失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