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岭南文化 家国情怀 ──从一首客家筝曲谈起\田 青

2024-05-27 04:02: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包括当今我国文学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门类,其中的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不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饱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从一滴水可以看太阳”,今天,我想从岭南音乐的浩瀚大洋中提取一滴水,来展现岭南文化的精神价值与艺术特色。

  广东音乐给人的一般感觉是优美灵动、轻盈飘逸、歌舞升平,但其实在岭南文化的深层,一直有一种浓郁的家国情怀。客家筝曲《崖山哀》就记载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而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唯一记载这段历史的乐曲。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文化的高峰,宋代就是一个文化繁荣昌盛的朝代,国祚延续三百多年,宋朝灭亡的最后一仗,就在崖山,即今广东新会,面对深圳前面的伶仃洋。此时,大宋已是风雨飘摇,苟延残喘,无力回天了。右丞相文天祥战败被俘,左丞相陆秀夫知道已无可逃之路,便在兵火之中穿上朝服,给八岁的小皇帝行了君臣大礼,说:“国势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说完,把小皇帝扛到肩上,用白绸捆到一起,蹈海而死。

  看到皇帝投江,周围的官员、家眷、妇孺、妻小纷纷随他蹈海而死。《续资治通鉴》记载“越七日,浮尸海上者十万人”。十万人跟着大宋殉了葬,十万人面对元军的铁骑刀枪坚贞不屈,以生命殉国!此战虽败、大宋虽亡,但陆秀夫和十万军民所表现出的气节,却感天动地、令山河垂泪。在此之前,被俘的文天祥写下了一首浩气长存、彪炳史册的名诗《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后这两句诗光耀千古,成为无数中国人、尤其是忠臣烈士的座右铭,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到今天传承不息的气节和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客家筝曲《崖山哀》用音乐表达了后人对这段不朽历史的绵绵哀思,《崖山哀》又名《哭山》,是六十八板“软弦”乐曲,与《出水莲》《杜宇魂》《昭君怨》并称为“四大软”,最早的版本源自何育斋编辑的《中州古调》。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人的客家筝著名演奏家罗九香(一九○二至一九七八)有“客家筝王”之称,他演奏的《崖山哀》风格隽永,韵味悠长,有他的独特乐思和韵味。

  民间演奏此曲时一般与《大八版》中板连套,但罗九香独辟蹊径,与“硬线”《将军令》中板连套,前后分两个调弹,产生软硬连套、四度转调的特殊效果。罗九香生前曾解释过其中的原因,他说:《崖山哀》不应该只突出一个“哀”字,《将军令》的曲调雄壮有力,连套后可增加壮烈气氛,更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乐曲前段为了表现这个“哀”字,充分发挥了古筝左手按弦的技巧,多用颤音(吟音)的指法,即右手弹弦、左手在该弦上连续上下地颤动,精心控制按弦的力度、速度,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音高微妙的移动,让听众感觉音乐家的手指仿佛就“揉”在自己的心上,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乐曲的深刻内涵,体会到音乐里深藏着的浓浓的感情。乐曲的最后,旋律改变,力度增强,一段“硬线”快板的《将军令》,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曲调讴歌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和不屈精神,与前面深沉、哀伤的风格形成强烈对比,节奏也由慢趋快,一步步推向高潮,最后,也是一个漫漫长引,如数百年来不尽的哀思,悠悠而逝。

  这首乐曲,让我们知道岭南文化的丰富和深刻,不但可以表现宏大的历史题材,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感情和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今天,中国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再记得这段历史,因为当年曾经兵戎相见的不同民族早已融合成为一个多元一统的大家庭,血与火的历史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在融合过程中悲欢离合的“往事”。

  历史上,“中国”的概念一直不断变化,但中国的文明却始终如一并成为是否“中国”的分野和标志。韩愈曾概括孔子的历史观“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强调中原之外的所谓“夷”(古代中原人对四周他族的鄙称),只要接受中国文化,即成为中国。历史上,无论是鲜卑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进入中原后,接受中国文化,皈依中华文明,皆为中华文明注入新鲜血液,为多元一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发展贡献了力量。而所有这些“少数民族”,有的已完全同化,有的也逐渐融入中华,成为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沧海桑田,当年让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伶仃洋已在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伶仃洋畔一个叫做深圳的小渔村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雄踞亚洲、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大城市;一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以几乎梦幻般的仪态飞跃于这片曾经“越七日,浮尸海上者十万人”的波涛之上,这座桥隧全长五十五公里、主桥二十九点六公里、桥面双向六车道的大桥不但是举世无双的人类工程杰作,它凤凰展翅般的雄姿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历史中所有的痛楚都在这片波涛粼粼的海洋里得到了涅槃与重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将成为所有五十六个民族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激励着人们砥砺前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