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毗邻而居,闭门不见开门见。
俗话说,“金邻居,银亲戚。”显示好的邻居比亲戚还珍贵。因为亲戚不在身边,有的还在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倘若有急事需要帮手,远水救不了近火。而邻居就不同,打个电话,敲下门,人迅即出现在眼前,正是远亲不如近邻。
四十多年前,在加拿大买房子比现在容易得多。我们虽然只抵埗两年,被政府鼓励第一次置屋者给予五千元加币资助的措施吸引,用积蓄及银行贷款约五万元,买了一幢两层楼小房子,有了一个自己的安乐窝。
那时华人不多,周围都是西人,不知邻里是否可以融洽相处?迁居之前,心里免不了有点戚戚然。
搬家那天,右边房子走出一位西人妇女,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她一头棕色头发,深邃的蓝眼睛,满脸皱纹,看样子有六十多岁,但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她一脸坦诚笑意,让人放下拘谨,互通姓名,轻松交谈几句。
她见我们两个孩子在玩,也跟他们挥挥手。又问我们来多伦多有多久,习惯了没有?还说,她五个儿女都成家买了屋,这里只有她和丈夫。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可以找她。
我们两家的房子相隔不足两米,所以和爱德华太太常碰面。她热情健谈,向我们介绍附近商场超市,还有其他邻里情况。想不到新邻居如此友善,让我们稍微定下心来。
有一天,风和日丽,我们在后园剪草,见分隔两座房子的矮小木栏日久失修,破烂不堪,正思索着如何处理。爱德华太太走近说:“几年前我曾告诉老屋主,叫人修一道新的,费用两家分担。他们嫌贵,搁下了。”我发觉她眼神充满期待,希望了解我的想法。
我说:“最好修一道铁网围栏,经久耐用。咱们合买材料,由我们动手。”“你会吗?”“学着幹吧。”我回答。她兴奋地点点头。
隔天,我们量好围栏长度,到家居五金材料公司,职员帮着准备好所有材料,付款后运送到家里。我们依照公司提供的资料,一步步做起来,从清拆、挖洞、立柱、灌水泥到拉铁网、装两扇门,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当一道崭新的四呎高围栏树立在两家后园中间,爱德华太太高兴极了,逐一给我们一个深深的拥抱。
几年后一次台风,把后园一棵大树吹倒,树冠挂在电线上,电力公司派人把树砍了,我们没什么损失。但隔街一位西人老汉却上门来,说倒下的树压断他们后园晒衣服的一根木柱,要我们赔偿。我们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公司派人视察后,说不必理会,由他们的保险公司处理。
西人老汉不肯,硬要我们出钱。他每天打几次电话,令人不胜其烦。爱德华太太知道后很气愤,帮我们接电话,厉声警告他:“你是不是想欺负中国人?如果再这样,他们会告你骚扰,我是证人!”隔天,果然平静了,那根旧木柱悄悄重新立起来。我们十分感激。爱德华太太大方一笑:“好朋友,没什么。”
就这样,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了十年。之后我们搬到城市北部。我特意接爱德华夫妇到新居一聚。临别时,爱德华太太依依不舍:“想念你们。”“我们也是!”我说。
如今,三十年过去,爱德华太太那爽朗的音容笑貌,仍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