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鲁迅铜像,张德华製。\作者供图
高近一尺半,宽度与厚度不足一尺,雕塑家张德华一九七八年手製的鲁迅雕像,二○二四年居然来了我家。铜像在窗台上,脸部和颈部圆润细腻,又显出了骨相,极见写生功力,髮须眉则写意一些,粗犷有之厚重有之。几十年岁月侵蚀,造像多了黑铁色泽,鲁迅面目生冷又温情又凝重,眼神孤独而热烈,微微向上看着,总疑心他在看奇怪而高的天空。
鲁迅的脸,见得太多太多,抛开照片,还有木刻、浮雕、漫画、油画、水彩、剪纸、石雕、铜塑……张德华的这尊铜塑,自然是皮肉相,形状毕肖,但有文章相、学问相、性情相、民国相,又见风神,端的形神俱佳。这张脸无所谓强,无所谓弱,非常犀利,非常慈悲,看上去就像有人文章谈到的那样:
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读鲁迅先生多年,旧年读辞章读文气,如今都抛开了,读一个人的练达与洞明。《红楼梦》第五回的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贾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故事乃《燃藜图》,也不看係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贾宝玉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年轻时候深以为然。如今我到了曹雪芹下笔作《红楼梦》的年岁了,体悟渐渐多一些──
世事欠了洞明,焉得高学问;
人情失之练达,岂有大文章。
岁月从来不饶人,如今我也过了当年鲁迅写《呐喊》的年纪,越发理解那个长辈长者的心境与性情。
世事无奈,几人能得安详呢?要谨慎,要惜福,也要宽恕啊,看破放下,于是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