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停在繁忙的路边,司机向外面指了一下,扬了一下下巴,示意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百代小楼。
好几年没有到上海,这次再访旧地,当地朋友提议我们认识一下历史,不要老是到外滩、城隍庙这些地方消磨时间。她推荐百代小楼,这个名字叫我喜欢。百代小楼,听起来有意思。百代者,上下千年,悠悠岁月,多少人、事浮沉其中。至于小楼,当然令我想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或者是佳人在楼上凭栏远眺,闺怨赋诗。历史壮观,文学蕴借,这个地方适合我这种附庸风雅的俗人。
小楼属西式建筑,是一幢高三层的红色楼房,外貌雅致,一副时尚家庭的住宅模样。建筑物的入口略显窄小,访客进出,皆经此门,星期六游人多,比较拥挤。这里本来是百代唱片公司的办公室和录音室,并不对外开放,建筑师不会设计宽大的入口。楼房的地下改建成一家餐厅,那天门外摆放了一个大型牌子,上面写着“×××小朋友八岁生日会”。八岁对于百代来说,实在太年轻;做生意跟展示历史,亦格格不入。这种组合,叫我摸不着头脑。
二、三楼开放予公众参观,我登上楼梯往上走。楼梯是木制的,我一向对木楼梯、木地板情有独钟,走在上面,自然放轻脚步,减慢步伐,特别怜爱。不少人倚在粗壮的栏杆上,抱住扶手拍照。一盏水晶灯从上面吊下,灯泡亮着,在日光下减少了灿烂。可以想像,晚间亮灯,应该十分气派。楼梯一旁是墙壁,上面是比人大的窗子,关得严密,也是拍照取景的理想地方。人们都以这里为拍摄基地,空间供不应求,唯有排队轮候。置身此处,我不禁想到电影和电视剧的画面,富家小姐穿着摩登洋装,太太穿上华丽旗袍,从楼上走下来,高跟鞋鞋跟敲打地面,发出“咯咯”的响亮声音。
二楼和三楼是面积不大的房间,我总是觉得旧式楼房的房间应该是宽敞的,所以我怀疑是把大房间分割成小房间。一个房间就是一个展览厅,展示了照片、唱片和手稿等,都是珍贵的物件。靠着大窗户的老式书桌和柜子,是当年使用的家具。桌子后方、靠墙摆放一台钢琴。灵感来了,兴致到了,就坐到钢琴前弹奏。房间荡漾起悠扬音乐,令人陶醉。透过这些摆设,可以想像人们伏在案头投入工作的情况,也许是作曲,也许是填词,也许是思考销售策略。
这里还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地方,歌曲首版录音的唱片金属母版就收藏于此。
像一朵巨大花朵的留声机,把人带回过去的日子。站在它前面,幻想放下唱针,黑胶唱片悠閒地转动,在旋转间流出白光、周璇、李香兰的歌声,投射出歌者曼妙的身影。这份情怀,老旧、隽永。
小楼为访客留下回忆做了准备,安装了一台机器。我不知道它的名号,不过它操作简易,扫码后选择照片,印制明信片。更有趣的是,它具有录制功能,以后扫一下印在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重温录音。我唱了几句《夜上海》,这不就是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的经历吗?我当歌星了。
百代小楼规模不大,不用多少时间就参观完毕。地方虽然小,不过其中蕴含的意义却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