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生在线/盘 活\姚文冬

2024-06-12 04:02: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京剧程派名家张火丁,前几年排演了新戏《霸王别姬》──程派风格的《霸王别姬》。要知道,这出戏本是传承百年的梅派经典。她这样做,可说既有风险,又费力不讨好。其实,她只是想实现一个愿望──她太喜欢这出戏和虞姬这个人物了。此前,她也排过一些不算新戏的新戏,如《白蛇传》,还有现代戏《江姐》,这些戏原本不是程派戏,甚至不是京剧,但白娘子、江姐,都是她喜欢的戏剧人物,与她的气质,甚至外形,都有脗合之处。同样,《霸王别姬》的虞姬,也是她喜欢的人物,而且对这出戏她也倾慕已久。

  我想到一个词:盘活。通过盘活资产,产生经济效益,是我们熟悉的一句话。那么,一个人,除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已成定式的生活方式,是不是还有其他可以盘活的“闲置资产”呢?我想,在生命内部,肯定还存在着沉睡的部分,包括潜在的技能、被无意识压制的欲念,通过“盘活”,增加生命效益。我觉得,张火丁就是通过“盘活”,努力挖掘自身潜能,满足自己的喜好,塑造了一个属于程派、也属于自己的虞姬形象。不从艺术成败论,这出戏的排演,无疑使她的生命经历更加饱满。

  我从事散文创作多年,从没想过写小说,除了怀疑自己的能力,也觉得是件有风险的事,比如可能带来的挫败感,更担心做无用功。但不能否认,写小说是一种在我内心积聚已久、却被有意压制的一种欲念,是我精神世界的“闲置资产”。不然,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小说呢?终于有一天,我决定试一试。然后,我这事做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由于各种因素,我不可能在这个领域有多大建树,但写小说无疑拓展了我文学生命的宽度,特别是滋润了我写散文的文思,增加了语言活力。这就是“盘活”的效果。有读者看了我的小说,惊讶地问,你改行了吗?我说没有,我只是“盘活”了我的“资产”。

  类似我这样的经历,在很多朋友身上都有发生。我有位诗人朋友,同时喜欢绘画,经常给自己的书配画插图。最近我发现,在她那个圈子里,先后冒出了好几位学绘画的人。绘画,是一件多难的事,起码我这样认为。其中有位诗人,职业是厨师,当他在朋友圈晒他的绘画时,我立刻想到小品里那句“厨师不研究菜谱,研究兵法了”的调侃,但我慢慢发现,他画得挺像回事了。有人问我,画画是不是很简单,为什么随便谁都能画呢?我说这与简单、复杂无关,这是他们“盘活”了自己的“资产”──可能被埋没的天赋、对某种艺术的喜爱、对多姿多彩生活的向往。

  很多人除了按部就班做“该做的事”,不知道自己还能做点别的,在固化思维里循规蹈矩,活得单调而乏味。其实,若能懂得“盘活”,人人都会活得丰富立体。谁敢说,一个满身油污的汽车修理工,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乐器演奏者呢?我这样说是有实据的:我一个朋友修了三十年汽车,在他快五十岁时学会了弹月琴,经常为我们演唱京剧伴奏。记得一年前,当他听说我们票房的乐队京胡、二胡、弦子都有,偏偏缺少月琴时,他说,我试试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