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借于盛名\江 恒

2024-06-20 04:03: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理查德.奥斯曼作品《周四推理俱乐部》。\资料图片

  很多人知道,以奇幻文学闻名的JK罗琳也写过推理小说,比如私家侦探斯特莱克系列,曾引起一定的反响。可她毕竟是作家出身,驾驭这样的题材难度不大。但近年全球大卖的《周四推理俱乐部》系列小说作者奥斯曼,却是地道的门外汉。

  奥斯曼的本行是英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知名喜剧演员,在出书之前,没有人会把他与作家联系在一起。但他作为英国推理女王阿嘉莎.克里斯蒂的超级粉丝,从她的小说中获取大量灵感,写出的书完全不输专业作家。两人的推理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阿嘉莎笔下的大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都是届退休年纪的老人,而《周四推理俱乐部》中的侦探平均年龄皆为七十多岁。阿嘉莎的文字很有亲和力,她创作的大侦探们常不动声色地将案情娓娓道来,而《周四推理俱乐部》的主人公们说话也十分冷静,把惊悚、紧张的破案过程描述成司空见惯的事,用很轻松的语气调侃式说出来。当然《周四推理俱乐部》也有自己的特色,结尾都很简洁,类似新本格推理的秘诀──真相就是这么简单。

  除了深受阿嘉莎的影响,奥斯曼也很善于把握读者心理。如他所说,“当我开始阅读一本书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浏览第二章的开头,如果第一章有八十页,我就看不下去了。”所以奥斯曼的书短小精悍,“我知道人们看电视无聊时换台的速度有多快。当人们读我的书时,我希望他们读完一章后会想,再读一章吧。”正因如此,当二○二○年《周四推理俱乐部》甫一问世便收获好评,在全球售出逾一千万册,曾连续一百五十周雄霸英国亚马逊畅销榜,就连国际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买下该系列小说的影视版权。

  虽然奥斯曼取得了成功,但他当初对跨界文学还是相当紧张,原因之一便是他的名人身份。他非常担心有人会讲,“哦,他是写小说的名人”,潜台词是“名人的小说能行吗?”这样的担心情有可原,如今英国名人小说像雨后春笋,从前披头士乐队成员、摇滚音乐家詹姆斯.麦卡特尼,到《再见旧英伦》电视节目主持人艾伦.蒂奇马什,再到知名情景喜剧演员本杰明.埃尔顿,各路名人已经写了几十年小说。据尼尔森图书调查统计,在二○一八年,前一百名平装小说畅销书中,只有一本是名人作家的作品,即荷里活明星汤姆.汉克斯的《天才打字机》。到了二○二三年,情况发生逆转,前一百名畅销书中有八本平装小说是名人的作品,前二十名中更有五个名人入围。要知道,与名人传记和回忆录不同,小说对题材、情节、文字和写作技巧等要求更高,为何名人对写小说仍趋之若鹜?

  在英国文学评论家阿马尔.卡利亚看来,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图书出版商,在当今眼花缭乱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纸质的小说想要在竞争中生存,必须同样讲求流量为王,而以名人小说作为招揽,就意味着打开了流量密码。换句话说,名人在小说新书宣传上有先天优势,不仅能靠广泛的媒体曝光度吸引眼球,其拥有的庞大粉丝群体还可转变成海量的现成读者。以苏格兰电视节目主持人洛琳凯莉为例,她被出版商选中,所写的小说《海岛游泳者》以盛产威士忌的奥克尼群岛为背景,糅合了信仰、悲伤和希望等情感元素,问世后便赢得极高人气。她承认,名人效应是出版商主动联系她的原因,毕竟名人更具市场价值,处女作也更容易出版。

  但需要说明的是,洛琳凯莉能出版小说,也多少得益于她作为戏剧编辑和记者的历练。事实上,不少名人在转向小说创作之前,都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比如奥斯曼曾经做过电视编剧和剧本导演,而出版了小说《说谎者》的英国演员史蒂芬.弗莱,也是一名资深编剧。正如英国麦克米伦出版社总编所言,如果你的工作是一边读写一边思考,迟早有一天会写出一本书,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他们不写书,那才令人惊讶。

  对那些缺乏文字功底的名人来说,也有出书的办法──寻找代笔,由专业作家为故事、人物或其他元素提供想法,并让他们承担大部分或全部的实际写作。典型的例子是英国超级名模娜奥米.坎贝尔的小说《天鹅》和英国拉丁舞女王、世界冠军雪莉.巴拉斯的小说《舞池谋杀案》,都完全由他人执笔。因剧集《怪奇物语》而闻名的演员米莉.布朗,早前出版的小说《十九步》也是与代笔作家凯瑟琳.麦格尔合作,但不同之处是,该小说的灵感取材于布朗家族的真实历史,包括二战期间贝斯纳尔格林避难所造成上百人死亡的灾难,同时代笔者的名字也出现在小说扉页上,显示布朗并不想向读者隐瞒事实。

  名人小说现象该如何看待?或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看小说的目的,如果只是看重作者的名气,相信就算书写得粗浅你也不会介意,况且他们的盛名能够吸引那些已很久没看书的人走进书店,从这个角度讲也是好事一桩,这也是为什么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出版商更愿意寻找名人。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国际巨星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出版小说,将会是何等盛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