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吊兰是常见的垂挂式观叶植物。 \资料图片
朋友夫妇来访。
几年未见,都是上年纪的人,一打照面,脸上挂着笑意,心里却免不了慨叹,岁月不饶人啊!还没坐定,朋友太太说先到后园看看。茶泡好,她也回到客厅。捧起茶杯,她不无遗憾道:“你们种的花好像少了很多。”
我说:“岁数大了,精力不足,只能顺其自然,缓慢‘淘汰’。不过,有一种花,我是越种越多。”“什么花?”我指着摆在窗口的一盆花说:“吊兰。”
在一个浅绿色的印花瓷盆中,一大簇吊兰密集细长的叶子,呈弧形优雅地从盆边垂下。恍似一位正在梳妆的女子,柔柔长髮披肩,平静温婉,煞是好看。密叶中间有几条纤细的枝条也弯弯向下垂着。小枝条上间隔开着小小的白花,有的花已谢,长出几片小叶,且有根鬚,一小簇一小簇的,像谁费尽心思把小吊兰有序地“缚”上去。
多年前来加拿大时,我在香港买了一台单镜头照相机。那时还没有手机,除了自己拍照,有时也为朋友照几张。有一次一位朋友结婚,我们到爱德华公园拍照。这里被誉为多伦多最美的公园,夏天总会见到穿婚纱礼服的青年男女在这里留下爱情倩影。
照片冲洗出来后,我无意中看到在作为背景的鲜艳花木中,有一盆朴实像青草般的植物,虽不艳丽夺目,但它株型丰满,叶片线条流畅飘逸,另有一种淡而不凡气质,遂留下较深印象。不久,在花店又邂逅到它,我买了巴掌大一小盆。这是我们家第一次种吊兰。
吊兰原产于非洲,属天冬门科,多年生植物,又名挂兰、垂盆草。现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也常见到。它适宜种在阴凉处,不宜暴晒,但也喜欢日照,所以放在阳光不太强烈的地方尤为合适。对于土壤和水分要求也比较宽容,并不娇气,放在室内每周浇一次水就可以。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不,叶尾会干瘪焦黄。
吊兰有青叶吊兰、银心吊兰、金心吊兰、银边吊兰和金边吊兰等十几种。我们起初种的是青叶吊兰,叶子清一色青绿,后来改种银心吊兰,所有叶子中间有一条长长的白色,较为美观。
除了观赏,吊兰也称为“植物空气淨化剂”。它吸收一氧化碳和甲醛等有害气体,淨化室内空气。不少人家里粉刷墙壁,或搬入新傢俬,都会摆上一大盆吊兰。另外,吊兰的根肥厚,像一个个小小的萝卜,可以入药,疏肝行气,配合其他中药材,治咳嗽和跌打损伤。
虽然吊兰谈不上高贵,但正是它的“平民”气质,易种又实用,既可观赏,又能淨化室内空气,且可入药清热解毒,很受人喜爱。它可摆在桌面、案几、花架,也可吊起,且盆子可大可小,悉随尊便。
在我的潜意识中,吊兰与我们移居海外华人品性相似,适应性强,默默奉献,无需大红大紫,奉行中庸之道。所以,尽管心力不足,室内室外种植的花逐年减少,唯有吊兰,却多添了几盆,客厅、书房、卧室,以及外面花圃、树下,都能见到它的踪影。
临走前,朋友太太说想试种。我立刻从盆中小枝条上剪下一段,上面缠着三株小吊兰,吩咐她回家后再从根下剪成三节,分别栽下。她问:“这么简单?”我点点头。
吊兰,有意想不到的顽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