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回北京尝鲁菜\学 勇

2024-07-15 04:0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春分时节去北京,见着老同学玉麟,聊起我们小时候城里著名的“八大楼”─八家高档鲁菜餐厅。鲁菜在宋代以后成为“北食”的代表,是明清两朝宫廷御膳的主体。玉麟家三代居京,他说多一半的老北京餐馆都经营鲁菜,老北京人也大多钟情鲁菜。他记忆最深的童年往事,便是由姥爷带着到王府井,在“八大楼”之一的“萃华楼”享用“芙蓉鸡片”后,再去吉祥大戏院听京戏。长大后他还学着萃华楼大师傅的样儿,用刀背将鸡胸脯肉砸成鸡茸,烹製出美味的“芙蓉鸡片”。

  可我更想听他说说鲁菜中“熘”的技法──小时候在北京,我爱吃的菜中总数得着“熘腰花”、“醋熘白菜”和“熘鱼片”;到南方后在餐厅里却很少见“熘”的菜,实在想吃时就只有自己下厨。

  “焦熘、软熘、滑熘,究竟有什么不同?”我问。“这个你最好问建民,他手艺顶呱呱,是鲁菜特级厨师,我可比不了。”玉麟答。

  傍晚,空中淅淅沥沥飘着雨,建民设家宴款待我和玉麟。牛骨汤熬製了整个下午,驱寒,再配上鱼丸,其鲜无比。鲁菜最讲究用汤,亲授建民吊汤绝技的是名厨时广南。“软炸虾肉”香嫩可口,先要醃製、挂糊,炸时更要掌控油温,不然虾肉会变老,还可能吸太多油破坏口感。建民对“炸”的技法颇有心得,他说“焦熘”菜肴中的原料必得先“炸”,“熘”则是将断生或全熟的原料快速、均匀裹上味汁的过程。“熘”的关键在于芡汁,稀稠软硬、浓淡甜酸全有讲究。“焦熘”菜肴的特点是外脆里嫩,如焦熘丸子、松鼠黄鱼。“软熘”的原料以鱼为多,必须新鲜且质地软嫩;先将原料蒸熟或煮熟,再将芡汁与原料一起煮至入味,或者将芡汁浇淋在原料上。“软熘”菜肴的特点是嫩而滑,芡汁稍多,如西湖醋鱼、软熘鱼片。“滑熘”的原料要先上浆,滑油之后再“熘”,芡汁中一般不放酱油。“滑熘”菜肴的特点是洁白滑嫩,如滑熘里脊、芙蓉鸡片。经过建民的一番解说,我意识到自己做的“熘腰花”近似“滑熘”,原料却没上浆,芡汁里还放了酱油;跟母亲学的“醋熘白菜”近似“软熘”,却不是先将白菜蒸熟或煮熟,而是炒熟后再“熘”的。

  席间的一盘饺子看似平常,味道却极鲜美,建民说饺子里包的是鱼肉馅。“八大楼”中的“鸿兴楼”正是以饺子出名,如今却已踪迹难寻。只听说过“鸿兴楼”的鱼肉馅饺子,其味道与建民包的饺子是不是接近?

  红烧牛肉和风干肉都做得好,但几式素菜却更吸引人。菠菜芸豆是冷盘:菠菜碧绿鲜亮,清爽可口;芸豆光洁饱满,软糯鲜香。建民说,不放醋菠菜便不脆,醋放早了菠菜又容易发黑。韭菜银芽:绿豆芽煸炒至稍软,再放入韭菜段。为炒好这道“容易”的菜,建民研究过专门供奉慈禧太后的“镶银芽”。用绣花针将鸡茸酿进每根芽菜的方法自然不可取,但掐头去尾仅留中段的银芽吃起来的确更可口,这便是他从“镶银芽”中获得的启示。炒土豆丝:看似寻常最奇崛,刀功、过水、火候等,都有说道。土豆丝香脆爽口,吸引人连连下箸。为学这道菜,建民追随烹饪名师肖玉斌,初练刀功就切了十五麻袋土豆。玉麟说,每次建民请老同学吃饭,韭菜银芽和炒土豆丝总会最先被吃得精光。

  “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是《旧唐书》中的记载,当时的价值标准以像胡人那样大块食肉为贵。宋代通过铁锅炒菜使饮食渐趋汉化,朝着清淡和素食的方向发展。清淡饮食,将内心的安然恬静体现在食物上,既是一种生活美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油腻、不繁琐、不浓郁,保有内心的素养,保持精神的高洁,也保证生活的品质。苏轼在《东坡羹颂》中写道:“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陆游有诗曰:“青菘绿韭古嘉蔬,莼丝菰白名三吴。台心短黄奉天厨,熊蹯驼峰美不如。”眼前这一席菜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一览中华饮食的变化和发展。发展与创新常相为伴,豆芽被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即有记载。而传统的软炸虾肉配椒盐被建民改成配番茄沙司,这道菜的口味便由鹹香变为香中略带酸甜─这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吧?

  大家共同举杯,玉麟兴奋地唱起一代名伶叶盛兰的唱段:人生聚散实难料,今日相逢会故交。群英会上当醉饱,畅饮高歌在今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