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修修补补的心情\吴 捷

2024-07-29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如今街头上的修鞋摊越来越少见。图为香港土瓜湾的修鞋舖。\图源:跃变龙城

  清晨,小雨。五月下旬的延吉,仍冷得让人缩头缩脑。西市场外,一把深红色旧阳伞,遮蔽着小小的修鞋摊位,撑起修修补补的心情。

  修鞋。修鐘錶。修伞。补雨衣。修拉链。补搪瓷器皿。这些小修小补的服务行业,近年都好难见到了。东西坏掉,就“弃如敝屣”。这年头,谁还去修鞋,谁还会为你修鞋呢?

  地面的雨水时时提醒我,鞋的后跟有个不小的洞。穿了多年的旧鞋,与脚合二为一,太舒服,舍不得扔。既然看到了修鞋的师傅,那么,补一下?

  深红色的阳伞太小,只遮住了修鞋摊。摊位上的小方格里,分别放着皮锤、鞋楦、钳子、锥子、麻线、皮绳、各种胶水和胶皮,以及种种不知作何用途的工具,在雨中都显得暗暗淡淡的。师傅坐在伞外,手执小钳子,正在专心对付一只高跟鞋。他穿件旧式的棉絮背心,外面松松罩着深灰色厚胶雨衣,雨帽遮住黝黑的额头,脚下一双旧得泛黄的白胶鞋。看样子,五十岁上下。我抬起脚,给他看后跟的洞:“能补么?”他打量一番,点点头。于是,我从大臭脚上摘下大臭鞋。他面不改色接过,努努嘴,让我在身边坐了,又用脚尖给我推过来一只大号拖鞋,意思是,先暂时穿一下。

  他面前是小小的金属支架,顶端像个扁平的鸭喙,托住我的鞋,鞋底朝上。用长条金属锉,细细打磨鞋跟部分,以湿润的抹布拭淨泥污后,又用乾抹布尽量擦去水分。拉过一大片黑色胶皮,在鞋底比画一番,剪出比鞋底略大的一块。从摊位上众多的小方格中,考虑片刻,选出一小筒胶水,在鞋底四角和中心各点一滴,再将方才那片小胶皮贴上,全身之力集中于双手,猛力按压,看得我心惊不已,替鞋喊痛。最后用小锉刀,沿鞋跟形状,裁去多余胶皮,使贴上去的这一块与鞋跟及其侧面严丝合缝。再压一压:好了。

  鞋递给我,师傅又指指我的另一只脚。于是另一只大臭鞋,也老老实实底儿朝天卧在支架上了。同样程序:打磨、抹淨、裁胶皮、涂胶水、黏贴并按压、锉齐。其间,刚才那只高跟鞋的主人从西市场买菜出来了,又来了位拎着双皮靴的新顾客,都坐在一旁等。想修补,就必须有等待的耐心。

  两只鞋都补好。穿上一走,相当满意。胶皮贴得严实,且不薄不厚,没有鞋跟加高的感觉,外表也看不出来像补过。问:“多少钱?”师傅已拿过高跟鞋继续修,头也不抬:“二十五。”这是他第一次开金口。虽是雨天,生意还不错。靠双手吃饭,十来分钟,赚得二十五元。一天下来,温饱当无虞。

  我家人在一旁,整个过程都看见了:“这没什么嘛,我也会!”回到北京,从网上订购了一些自黏胶皮,照猫画虎DIY,在一双破网球鞋的鞋底黏了一层,修剪完毕,走来走去,特别臭美。没过多久,那层新贴上去的胶皮就泛起了千重浪。而我的那双鞋,再也没有渗进雨水,且在走过三四百公里后,胶皮仍贴得严严实实,看样子还能穿个四五年。这就叫做有技术含量。

  我父母那一辈人,小时候吃过不少苦,所以直到生活富足的老年,仍然不忘节用惜物。一件圆领衫穿了多年,洗薄了,就当睡衣穿;磨出洞来,再补一补;补到不能再补了,就拆下来补其他衣物,或者当抹布用。从前还没有“环保”的概念,他们只是感到,物品未尽其用就丢弃,实在可惜。也许年轻一代会觉得他们抠抠搜搜的,会劝说他们:“人生不过百年,万勿亏待自己。”或者质疑:“何苦用旧的?为什么不常换常新?又不是买不起。”

  在有些人看来,弃旧换新,不必等待,而且省时、省心、省力、省水、省电,何乐不为?更何况在如今,许多用品在制造时,就已确定了它们用坏即弃、用过即弃的命运。它们都不是“耐用品”,而是粗糙、草率和懒散衍生出的一次性消费品。小修小补的行业,日渐消失。它们所用的齿轮、皮革、胶水、凿子、钳子、改锥、镊子、剪刀、棉线,还有歪歪扭扭写着“补胎打气”、“换表带”的木牌或硬纸板,在充满即弃物品的世界里,被生命只有一次的塑胶、发泡胶、纸片、竹篾、棉布、复合胶、聚氯乙烯和廉价金属包围,违和感是那样的强烈,令人联想起油灯下的老祖母,褪色的旧照片,艰难岁月的千疮百孔。

  然而,不。仍然有人,见到物品旧了、坏了,并不弃如敝屣,而是敝帚自珍,俭以养德,有一颗愿意去修理、等待的心。仍然有人相信,与心情、记忆和人际关系不同,无知无情的物体,可以经由修修补补而延长生命,带上主人和工匠珍视的情意。当钳子、镊子、改锥、补丁、胶皮、弯针和棉线,由慧心和巧手引导,把磨损或破碎的部分填充、织补、缝合到一起,那是对创造的尊重,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大音希声,修补行业的小摊位、小窗口并不起眼,但它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环保的颂歌。

  延吉西市场旁边的修鞋小摊,好像时光隧道的尽头飞来的一只鸽子,茫然停在人人都脚步匆匆的广场上。细雨里的一把旧阳伞,把修修补补的心情斜斜撑起。无言的耐心,注视着沾满泥土和尘灰的双手,等待那熟悉的舒适和满足,就在这双手中复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