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阿彻家族\江 恒

2024-10-10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阿彻家族》(The Archers)系列广播剧已连续播出七十多年。

  当今发达的多媒体年代,有多少人还记得上世纪流行的广播剧(Radio drama)?英国却有一部名叫《阿彻家族》(The Archers)的系列广播剧,已连续播出七十多年,至今长盛不衰。

  一九五一年元旦,首集《阿彻家族》在BBC电台问世,当时正值二战之后百业待兴,英国政府为促进战后农业生产,特别策划和制作了这部广播剧。该剧以虚构的村庄安布里奇和阿彻一家为背景,通过讲述乡村的日常生活,教授人们掌握诸如养猪和挤奶等技术,受众主要是广大农民。随着听众人数的上升,《阿彻家族》演化为系列剧,剧中人物不断增加,阿彻一家成了阿彻家族,并一代接一代地传承,而剧情也从乡土风情、家长里短扩展至天灾人祸、社会百态。如今该剧已播出超过二万集,每周有五百万人收听,是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广播剧。

  《阿彻家族》受到欢迎,与它真实和贴地密不可分。该剧戏里戏外都按照现实生活的节奏展开,演员和听众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老。在处理手法上,它与英国长寿的电视肥皂剧《伦敦东区人》和《加冕街》十分相似,不仅虚构的场景围绕着真实的村镇,完全以假乱真,如同文艺评论所说,“《阿彻家族》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讲述的是英格兰最奇怪的村庄之一”。其还与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同步,比如新年和圣诞节,剧中也会在同一时间庆祝。甚至一些突发大事,编导也会在最短时间录制进去,像是二○○五年的伦敦爆炸案,以及近年新冠疫情爆发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等。值得一提的是,有两次由真实的英国王室成员在剧中客串,分别是一九八四年的玛格丽特公主和二○一一年的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此外,该剧的主题曲《Barwick Green》琅琅上口、深入人心,以至于著名喜剧演员比利康诺利戏称,曲子主题是如此典型的英国风格,应该成为英国国歌。玩笑归玩笑,但二○一二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展示英国文化的部分就播放了该主题曲,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阿彻家族》的吸引力还在于其英国乡村景观的象征力量,引发无数英国人的怀旧之情。有听众形容,该剧整个场景有着“绿色原野、篝火之夜、苹果酒俱乐部和豪华马厩”等众多乡村元素,就连村庄安布里奇的命名都带有怀旧的田园气息。还有人将其描述为“就像唐顿庄园,只是没有那样有趣的时代细节或剧情”。用编剧肖恩.奥康纳的话说,二十一世纪的英国已高度城市化,而且文化、经济和代际鸿沟如此之深,以至于乡村田园诗般的景象都消失了。该剧正是利用了一个神话,即(英国)国家的精神最真实地存在于乡村,其不可分割的社会单位是村庄,意味着英国人关于“充满民俗的田野”的梦想依然存在。而《阿彻家族》恰好迎合了英国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与《乡村生活》杂志、《英国烘焙大赛》等电视节目受到欢迎是同样的道理。著名编剧威廉.斯梅瑟斯特曾形容:《阿彻家族》不仅仅是一部戏剧,它已经成为英格兰的一个幻想,包含着一点民族灵魂。

  正是基于上述特质,让《阿彻家族》在热播之余也收获了巨大话题性。比如在某集中,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被生锈的铁钉划伤手腕后离世,但她并没意识到自己染上败血症,直到全身主要器官衰竭之前,她仍认为只是得了流感。就是这个情节让广大听众大感震惊,前往医院检查的人数激增,因为他们担心剧中的一幕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还有热心听众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组成专门小组讨论剧情,迄今已出版了四卷严肃的学术论文,标题包括《安布里奇悖论:特定农村人口的蛋糕消费和代谢健康》、《广播中沉默人物的力量》等。

  客观讲,随着收音机时代的落幕,广播剧的地位早已今不如昔,但《阿彻家族》仍能独树一帜,在英国文化界人士看来,皆因广播剧(如今多以Podcast形式播出)有很多独特魅力。小说《狼连》的作者安吉拉.卡特指出,与电视肥皂剧不同,它们为追求收视率,需要依赖蹂躏人物和耸人听闻的故事,甚至刻意制造戏剧效果,但广播剧注重立体叙事,更有连贯性,听众也更有参与感。例如,广播剧以日复一日的节奏形成韧性,即便你有几天没有收听,当你回来时,对剧情仍很熟悉。此外,虽然广播剧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它会以“钻入大脑”的方式,培养听众的想像力,让他们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田庄农场和牧场,创造属于自己的安布里奇。如安吉拉所说,戏剧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触动心灵和改变思想,显然广播剧有自身的优势,这正是当年多媒体时代所需要的。

  如同编剧奥康纳所描述的那样,《阿彻家族》是一部“独特的英国史诗”,从第一集开始,它就打开了一扇通向令人向往的世界之窗,它为战后挥之不去的“末日感觉”提供了一剂解药。安布里奇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听众可以“隐居”的地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