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白话文人物志/林白水\李春阳

2024-10-16 12:12: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沪报有联传诵一时:“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这一名联出自林白水。

  林白水的报人生涯始于一九○一年,杭州名士项藻馨集资创办《杭州白话报》,聘请林白水任主编。他写了一篇发刊词《论看报的好处》:“这个报纸是属于普通一般老百姓的,因为我是一个平民,所以我说的话,是一般老百姓的语言,而不是一般士大夫阶级的咬文嚼字或八股式的文章。”

  林白水,单名獬,字少泉,福建福州人,生于一八七四年,曾任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总教习,其门下桃李如蒋百里、钱均夫、许寿裳等。《杭州白话报》以启迪民智为职责,语体文入报章之嚆矢。他一九○三年创办的《中国白话报》,实际是刊物而非报纸,始为半月刊,后改旬刊。他使用“白话道人”的笔名写文章,一九○五年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和新闻,辛亥革命后回国,曾任福建都督府政务院法制局局长。彭寿松统治福建无恶不作,怨声载道,林白水入袁世凯总统府担任秘书,通过袁世凯将他革职,令福建人额手称庆。

  在新记《大公报》开张之前,林白水曾与严复协商,想买下天津的《大公报》未果。严复是英敛之好友,《大公报》最早的股东之一,“大公报”题字即出自严复手笔。

  一九一六年在同乡前辈林纾的帮助下,林白水在北京创刊《公言报》,此后发表的通讯、时评皆以白水署名。他谈起白水笔名的深意,“吾乡青圃白水山,是吾他日魂魄之所依也”,他字少泉,将“泉”字拆开,表明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殉报决心,却不幸一语成谶。该报出版一年内颠覆三阁员,财政总长陈锦涛入狱,交通总长许世英辞职。报刊举发赃案,一时有官场刽子手之称,可谓甚矣,有谓“先生生平之最足自豪者,在于文锋之犀利;其最足短气者,在于生计之窘绝”。

  一九二六年八月五日《社会日报》发表林白水的时评《官僚之运气》,“督办亦有督运,苟运气未到,不怕你有大来头,终难如愿也。某君者,人皆号为某军阀之肾囊,因其终日系在某军阀之胯下,亦步亦趋。”不点名地讽刺潘复与军阀张宗昌,文章见报后,潘复令人打电话给林白水,命他在报上更正请罪,遭拒,林白水当日午夜被捕,凌晨押赴天桥枪决。六日凌晨被捕后他写下遗嘱:“我绝命在顷刻,家中事一时无以说起,只好听之!爱女好好读书,以后择婿,须格外慎重;可电知陆儿回家照应。小林、宝玉和气过日子。所有难决之事,请孙、淮生、律阁、秋岳诸友帮忙。我生平不做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

  八月七日北京《晨报》报道了林白水惨状,“子弹从后脑入,左眼出。被难之时,林穿夏布长衫,须发斑白,双目犹未闭,陈尸道旁,见者为之酸鼻。”

  两年后北伐成功,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第一任北平市长何其巩主持,在宣武门外下斜街全浙会馆,召开了邵飘萍、林白水追悼会。悬挂的挽联是:以身殉报一样飘萍身世,为国捐躯千秋白水文章。 (十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