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柳絮纷飞/大红袍──上者生烂石\小 冰

2024-10-30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武夷山上岩石缝中求生存的茶树。\作者供图

  茶业界有“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之说。大红袍是上者,它生于烂石。武夷山岩茶中最著名的是大红袍,岩茶,根据茶树长在岩石上、沙砾中、碎石里的道理,顺势给个名。

  武夷山是丹霞地貌,到处坑坑洼洼,山上陡峭山下也不平坦。难得有一块像样的平地,茶树很少是成片栽种,在近于野生的状态下,矮矮的茶树有的独立一株,有的几株成团,有的成片有的成行。四面环山,得天独厚的地势如三百六十度的屏障,把武夷山的气温锁定在年均十七八摄氏度。土质肥沃,雨水充沛,云雾缭绕,茶树得到恰到好处的滋养。

  当然也不完全是野生状态,都有主人,该施肥了有人施肥,该采摘了有人采摘。“你看这一株,还有那一株,挂着二维码,宣告主人是谁”,导游小叶指给我们看。

  最珍贵的大红袍,来自那六颗母株。母株谦卑地长在不起眼的峭壁上,一会儿藏身迷雾,一会儿露脸接见游客。那是茶界德高望重的天花板,远远地眺望它们,我关注大红袍的可延续性,默想其价值和那保险费一亿元人民币。

  还好,科研人员一九八二年从母株DNA中成功繁殖出大红袍品种,一九八八年使繁殖品种达到母株标准并批量生产,二○○六年起停止采摘母株,转而对其保护留养。岂止一亿元,无价。

  武夷山孕育了名枞大红袍、水仙、肉桂、金骏眉,也培育出众多其他品牌,例如常年藏身阴暗处的“不见天”、采摘时间最晚的“不知春”、在悬崖上求生存的“半天夭”等。小叶说,还有不少样子差不多的茶树,都有自己的名字,没有名字的统叫菜茶,其实品质也很不错。

  在“GuGu”茶室喝茶,高级茶艺师范女士像泡工夫茶那样为我们泡大红袍,她小壶地冲泡,我们小杯地品尝,喝着聊着,感受茶水通心曲。大红袍耐泡,一袋茶叶泡七八次过后仍存香味。我认同民间喝茶的道理,健身、养性、社交、益智,喝茶的人心境是平静的。

  想到当地文人朱熹,还想到万里茶道。万里茶道从武夷山启程,先民用扁担和独轮车把茶叶送上水路,辗转陆路到俄罗斯,再进入欧洲,谱写出几百年茶叶贸易的传奇。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王国,王国冠冕上那颗璀璨的明珠是大红袍。修生养性,朋友聚会,公关场所,大红袍是纽带、解药、润滑剂,请喝送礼,很受欢迎。

  “野者上,园者次”,我敬佩武夷山上岩石缝中求生存的茶树种子,它们顽强地撑开一条条石缝,以无比的力量发芽成长,把一年一度的嫩芽奉献给喝茶人。一粒茶树种子的爱与力量,还有什么能超乎其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