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南丫岛一景。
诸多缘故,我已四五年没去香港了。
这颗东方之珠,在清晨、在黄昏、在醒时、在梦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引我走进老字号茶楼,被听不懂的喧哗粤语包裹着,边喝铁观音边吃虾饺、凤爪、豆豉排骨;斜倚港湾的栏杆,任海风吹乱发梢,閒看穿梭不停的货船游艇;坐上叮叮作响的双层有轨电车,一定是坐上层,到了终点再坐回来,看楼、看人、看街、看景;天矇矇亮去早市,袖着手在排档间晃荡,看鲜活的鱼虾肉排、沾满晨露的菜蔬、买卖成交者笑颜;黄昏在星光大道送走晚霞,步入艺术大厅,看场芭蕾舞或沉浸在音乐盛宴中,曲终人散,对面大厦的霓虹灯争相斗艳,倒映在缓缓流淌的水波中,铺展开五彩斑斓、灵动飘逸的画卷。
然而,这些并非我最挚爱最钟情。我的心底,藏有一方幽美恬静、淳朴疏阔的淨土──南丫岛。
南丫岛,位于香港岛西南部,因形状酷似汉语的“丫”字而得名。面积不大,十三点八五平方公里。居民不多,六七千人。四面环海,多山少平地,绿植茂密,禁止行车。南北两个港口,索罟湾、榕树湾,每日有渡轮往返于香港岛。
一个阳光明媚秋日,我从中环四号码头乘渡轮前往索罟湾,船行驶半小时左右抵达目的地。来之前做过功课,索罟湾是天然渔港,昔日渔民们以捕鱼为生,旅游业发展后,渔民们在港口附近开餐厅设店舖,生意热火朝天。为此,早餐我只喝杯果汁,留足肚子拟好菜单。
跳下船举目看去,我还是被星罗棋布的店舖震惊了,拟好的菜单碎片纷飞,墨迹无痕。便择了间海边露天餐厅坐下,活鲜鱼虾贝扇任性豪点,直到老板拖着长音喊:够啦够啦,吃不尽浪费的啦。
吃饱喝足,系紧旅游鞋带,开始从索罟湾至榕树湾徒步行走。这条贯穿岛上南北的路径,全程五公里,名曰“家乐径”。顾名思义,是平日在繁华喧嚣都市中忙碌打拼的人们,节假日舒筋活骨、享悠受閒之宠。
家乐径,沿海临山,平坦路多,陡斜处有,弯弯曲曲,风景各异。沿途可圈可点的景点有:芦鬚城泳滩、观景亭、洪圣爷湾、天后庙等。大概是平日吧,一路行来,偶见房屋,偶闻狗叫,偶遇行人,一切恰恰好。
走累了热了,随意找块空地盘腿而坐,秋日的海风裹着甜甜的凉意,抹去我额头上的细汗,煞是惬意舒爽。抬头看天,云朵轻盈盈的白;举目望海,海水沉甸甸的蓝;环顾四周,树木浓稠稠的绿。我不禁笑道,方才还在灯红酒绿人群熙攘的港岛奔波,不到两个时辰就跃入了云飘雾绕的修仙道场,融化在寂静空灵的大自然中,无天无地、无疆无界、无境无我……
在《与香港交谈》一文中,写过一位因阿哥生病、临时帮忙跑出租的专业导游,垂涎欲滴地向我狂荐亚婆豆腐花。来港前,郑重地列在清单里。
一路惦念着,待见到路边写有“建兴亚婆豆腐花”店时,心中不免打鼓,这用棚架、雨布搭出来的小店,真有美味?既然来都来了,步入,在大榕树下的旧木櫈上坐定,见阿婆从大铝锅中舀出一大勺当日亲製的豆腐花,倒入朴素的瓷碗中,再拎把大茶壶浇上特制糖水,捧到面前,吃进嘴里,顿感豆香浓郁,糖水甘润,软嫩滑爽。在港岛东家西家我吃过不少豆腐花,唯有这间毫不奢华小摊档的豆腐花,至今回味起来,口留馀香。
五公里沿海行山路,玩玩耍耍中走完,无一丝乏倦感,反觉没尽兴没走够,若不是要去榕树湾逛,真想折回再走一趟。
到达榕树湾将近黄昏,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衣饰舖,水果摊,咖啡厅,餐饮店,栉比鳞次,灯光闪烁,饭菜飘香,温馨暖人,便兴趣盎然地逛了起来。在宽街窄巷里逛着逛着,渐渐品出了味道,那些看似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店舖,实则各具特色、风格迥异。洋人的店洋风气息浓厚,港人的舖港味底蕴十足,中西文化、食品、物件,波澜不惊地融会贯通。每位用心者,在这里总能寻到心仪的东西。
不知不觉来到了榕树湾图书馆。图书馆不大,书籍新旧参差,分类有序。无论岛上居民、过路游客皆可入馆阅读。我取下一本书坐下来翻阅,南丫岛简洁的历史,埋在字里行间。
南丫岛是香港第四大岛屿。岛上曾出土新石器至明清时代的文物。它古称“舶寮洲”,唐宋时期曾是开往广州做贸易的外国商船停泊之地。清朝《新安县全图》称这里“博寮”。后曾一度更名“博寮岛”。一九六四年曾建议称“南雅”,未被接纳。翻来覆去,最终,“南丫岛”精准标在地图上,妥妥写进书本里,响当当叫在嘴头。
从榕树湾返回港岛的船上,望着渐行渐远的南丫岛,曾经行走过的地方,一页一页在脑海中翻过。被誉为“上帝洒下的一滴神水”、寂静得只闻水波声落叶声的瓦尔登湖;九寨沟湖水纹丝不蕩、清澈晶莹如镜面的镜海;五台山那座不知名的小庙、缭绕云雾中金辉四射升腾……它们在云深不知处的苍山里,在杂草丛生树木茂密的森林中,虽原始原态,原汁原味,却远离尘世,足迹难至。而眼前,幽静山路尽头,有房屋、有人烟、有孩童的嬉笑声……大自然野趣与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恰到好处地相符相融。这更接地气,更适合现代人,更益于现代生活。
下次去香港,我会再游南丫岛。或许呼朋唤友,热烈雀跃欢声笑语同行。或许悄然独往,独拥一方淨土,独享静谧时光。
此刻,我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