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认为十九世纪末中国的启蒙运动三大散文家:章太炎以典雅胜,梁启超以畅达胜,吴稚晖以奔放胜。
章太炎提倡古学复兴,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同这一说法,将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视作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对等物加以提倡。吴稚晖的看法则与其有很大不同。他认为以文学、美术而言,清朝已经复兴了汉唐之盛,再从文艺复兴入手,是“骑马寻马,倒开火车的大谬误”,科学与启蒙才是当下之急。他说“自从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国的道德反而低下,把中国民族变成一个懒族”。
一九二三年“科玄论战”,在北大教授张君劢与地质学家丁文江之间展开,包括梁启超、胡适在内的多人卷入。吴稚晖著长文《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颂扬科学的力量,详细阐述了他“漆黑一团”的宇宙观和“人欲横流”的人生观,宣告科学主义占了上风。虽然吴稚晖写了许多文章,《吴稚晖全集》有十八卷之多,但他确乎无意于此。
一九三一年在《申报自由谈》上,吴稚晖刊发了一篇惊世的文章《文艺不死,大祸不止》,认为中国咬文嚼字的人,车载斗量,但中国仍是落后,因为这些人有了出路,国家就没有出路:“我愿为没世无名的小卒,不愿做什么乌烟瘴气的文学家”。
吴稚晖为旧学出身,中过举人,偶读方言小说《何典》,打破了做阳湖派古文家的迷梦,以旷达撒泼的精神,欲得到言论的真自由,享受自由言论的真幸福,他反对那些匠心作意,将自己的言论陷入泥犁地狱的文章。
民国建立之初,成立读音统一会,吴稚晖任会长,实际领导了国语统一运动。几种方案,争吵激烈,互不相让,后章太炎创立的“记音字母”获得通过,吴稚晖没有因与章太炎的私怨而否定其拼音方案。吴稚晖以五年时间,编了一部国音字典。后来南京政府成立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吴稚晖任主席,推行国语是他一生所办的一大实事,在台湾他被称为“国语之父”。
章太炎和吴稚晖,皆擅长骂人。章的名骂是“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吴的名骂是慈禧太后“《卖淫实状》”。他们两人的对骂,亦多有记载。吴稚晖尤好粗言鄙语,汪精卫投靠日本以后,他却骂得文雅──“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据说汪精卫气得吃不下饭。
吴稚晖衣着旧袍,居住小店,裤子塞进长筒袜,生病不看医生,与他国民党元老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以他自己的话叫做“素贫贱行乎贫贱”!
吴稚晖以篆书著称,与胡汉民的隶书,谭延闿的楷书,于右任的草书并世而四。他能在严肃的文章笔调下放诞飘逸,亦能在整齐的书法结体中错综变化。一九五三年八十九岁的吴稚晖在台湾去世,蒋介石以“痛失师表”輓之。
吴稚晖曾告诫蒋经国,“荣华富贵都是空的,一个人能凭良心做事,那就好了,至于其他的一切,还是能够想得开看得远的好,以免自寻烦恼”。
吴稚晖说过,“不要让富贵人独有世界”。 (十八)